巴山知青——修建姚家河电站

2022-01-05 944 1
作者: 叶文光 来源: 今日头条

  71年的4月,正是大巴山青黄不接的农忙季节。太阳下山,天很快就黑了。劳累了一天的农民拖着疲惫的身躯摸黑回到家里,忙着生火煮饭。煤油灯一瞅一瞅地晃动着微弱的亮光,灰坑里(在地上挖一个方形的浅坑,既能煮飯又能烤火的火堂)煮饭的火烟熏得人眼泪直流,屋子里本来就微弱的光亮变得更加昏暗。一不小心把苞米洒得满灰坑都是,青黄不接季节的粮食是很宝贵的,只好把灰坑里能弄起来的苞米拾捣拾捣,熬上一锅稀粥,填填肚子了事。人吃了还有猪,农妇接着在煤油灯下宰猪草,身体疲惫、灯光昏暗、加上肚子没吃饱,边宰猪草边打磕睡,一不留神就把手给宰了。没办法,只好自认倒霉,草草包扎一下完事。收拾完毕,倒头睡觉,明天早起继续忙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有电、没有电灯,也没有夜生活。农民如此,巴山区的机关、学校、商店、居民也是如此,一到晚上关门插锁,早早睡觉。

  要解决没有电、没有电灯的问题,等是等不来的,只有靠自己,走自力更生的路。巴山区新民公社决定修建姚家河电站,装机容量10千瓦,解决冉家坝(巴山区政府、新民公社所在地)机关、学校、商店、居民的照明用电。

  要建电站,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技术人才从何而来。当时技术人员非常匮乏、巴山区离城口县城120里,路途遥远、不通公路;加上各区都要上电站,县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公社党委决定大胆使用万县市的下乡知识青年来解决修建电站的技术问题,于是抽调三元坝生产队的两名下乡知青刘玉福(城口县水电局长退休)和我(万州一职中副校长退休)负责技术问题。我们当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公社党委既然相信我们,我们也不好推辞,硬着头皮、用仅有的知识边干边学,相信能完成任务。

  公社党委要求:本着自力更生、节约开支的原则。尽量利用现有设备,用较少的钱修建电站。据此,我们经过细致调查,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距冉家坝15里左右的姚家河有一个县水电局修建的水轮泵提灌站,年久失修,可加以利用。我们决定重新整修拦水坝、导流明渠、溢洪道、水轮泵涡壳和水轮泵尾水管;购置10千瓦的发电机一台、15千V变压器2台、高压铝线以及高、低压配套设备等。电线杆就地解决;配电板自己组装。考虑到冬天枯水,姚家河水量不足,备用20匹马力的柴油机一台。

  方案很快就得到公社党委的通过。为了尽快建成电站,早日发电。我们兵分三路:第一路电站建设,由刘玉福负责;第二路输配电线路,由我负责;第三路设备购置运输,由公社社长冉发远负责;公社书记冉清远为三路总指挥,负责资金、劳动力的调配以及上下协调。5月1日,公社党委召开誓师大会,大会上冉清远书记要求电站在7月1日前给冉家坝输电,向建党50周年献礼。冉发远社长代表三路负责人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巴山区机关代表纷纷表示,大力支持电站建设。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