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超越三个公式的历史唯物主义

2022-01-04 4323 5
作者: 侯赏 来源: 食物天地人

  导 语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傅正老师收到网友的留言,留言指出:到今天,一些所谓的网左、文化左派,其实跟当年的自由派公知没有什么两样。凡是群众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就一定都是愚蠢的,背后一定是权力的阴谋,或者是资本的阴谋,反正都是阴谋论。总之群众喜欢的就一定是愚蠢的,一定是被洗脑的。

  今天的意识形态批判为何沦落至此?这个留言引发了傅老师对意识形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和分析。

  傅老师认为,真正客观公正的意识形态批判,不是称自己“理中客”,而是首先需要摒弃经济决定论,重新认识意识形态的目的与实践。在这个基础上,向他人公开自己的立场与价值观。

  作者|傅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清华大学文科高研所博士后

  校对 | 水煮蛋蛋 张政

  责编|阿大

  后台编辑|荆吉

  图片来源:网络

  得益于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梁心怡同志的帮助,今年我又重新修改了一次论文,正好这次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我想和大家讨论的主要议题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史。

  为什么会想到讨论这个问题呢?前段时间我看到有人给我留言,大概意思是说:到今天,一些所谓的网左、文化左派,其实跟当年的自由派公知没有什么两样。凡是群众喜欢的,在他们眼里就一定都是愚蠢的。也就是说,所谓群众喜欢的东西,或者说流行的东西,背后一定是权力的阴谋,或者是资本的阴谋,反正都是阴谋论。总之群众喜欢的就一定是愚蠢的,一定是被洗脑的。

  今天的文化批判或者说意识形态批判,为什么会沦落为一个千篇一律的东西?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又进一步上升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思考。这可能更多的会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待今天所有的“理中客”这样一个现象?对于历史学研究,甚至整个人文社科研究中的“理中客”现象,我们的立场跟我们的学术研究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关系?

  为方便进入今天的讲座主题,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是一个科学史上的故事。

  1861年2月-6月的时候,巴黎人类学会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历时长达5个月。争论非常激烈,争论的内容是:人的智力跟脑袋的大小到底有没有关系?正方以布鲁卡为代表,他们宣传脑袋越大的人越聪明;反方以皮埃尔·格拉蒂奥洛为代表,他们说脑袋大的人未必聪明。

  布鲁卡是当时著名的人脑颅腔测量专家,是颅腔测量领域的开创性人物之一,而格拉蒂奥洛是当时的一个保皇派。正方说脑袋越大越聪明,反方说脑袋大的人未必聪明,头大的人不一定就是最出色的人,出色的人也完全可能是头小的人。这遭到了布鲁卡的强烈批评,布鲁卡甚至这么说:“假如脑袋的大小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时间去测量人头呢?”

查看余下9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