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唯心”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NO”!


  “唯心”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NO”!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财经科学》编辑部)

  2017年阳春3月,我收到孟捷教授寄来的大作:《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孟教授希望听听我对大作的看法。打开一读,这本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该书的理论逻辑令人耳目一新,不仅观点极富启发性,而且论证过程的思辨性也相当丰富和灵动。尤其是孟教授对理论文献把握的广度和深度,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印象。在我看来,在今天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中,能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如此深厚功底的学者,实属罕见。到目前为止,我读了该书的前三章,所以只能就前三章的内容提一些未必成熟的看法。至于后面四章,希望留待拜读以后再来讨论了。按照《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展开顺序,我认为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

  一、何谓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

  正如孟捷教授在第一章第四节所确认的那样,卢卡奇把“劳动”(实践)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来加以定义。在我看来,卢卡奇的这个定义是《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逻辑出发点,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出发点。如果我们抛开卢卡奇这个定义在“目的论”维度上所隐含的主观意志不论,那么这个定义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很到位的追问,而且也与马克思主义的原意基本相符。

  从卢卡奇所定义的本体出发,孟教授展开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考察与解读。我们应当充分肯定这种考察和解读的学术贡献。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究竟“谁决定谁”,虽然在马克思那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但是就其后来生发出来的学术分歧而言,这个问题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所以,进一步讨论是有益的。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做了如下阐述: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

  在上面的论述中,马克思追问了“人类社会的前提是什么”这样一个属于社会本体论的问题。从“人的生存”出发,马克思强调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劳动(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所谓“第一个前提”,其实也就是“本体”。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