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锻磨匠老魏
小时候,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式在家乡人的生活里,依然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铁匠、银匠、剃头匠、锻磨匠、染匠、木匠、泥瓦匠、劁猪匠、钉锅轱辘锅匠、戗剪子磨菜刀匠、修补簸箕匠、接生婆、货郎、织布、纺棉、制衣、做鞋等手艺人和手工活,在农村人的日常生活里还有很大的存在空间和占比成分。如今,这些过往的人和事,早已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走进永久的历史记忆之中。其中,那位从我有记忆时候起一直到他所秉持的手艺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为止的锻磨匠老魏,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那时候,农村还没有若干年以后才出现的打面机、粉碎机,一个生产队一个磨道(磨坊),一盘石磨。队里根据各家人口多少,以抓阄办法,规定出每个月中每家磨面顺序和磨面时间长短。
磨道所在的两间房子,在我家老屋房后一排旧瓦房中间。我家屋门朝西,磨道屋门朝东,与我家一百多米远。中间是一片开阔地,除我们开出一片小菜园外,其它地方一年四季长满了各种荒草和高低错落的树木。草丛和树木中间,经常有黄鼠狼、狐狸出没。夏秋两季,这里虫鸣嘶嘶,鸟叫声声。放了学或者放了假后,我和伙伴们常在里面嬉戏玩耍。那时候,这里算得上儿时另一处小乐园。
磨道门前有一片空场地,场地往东,隔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是队里的耕地。虽然这里处在村子边上,可由于磨道在这里,门前境界开阔,夏日里很方便人们迎着东南风纳凉,于是这个看似偏僻的地方反倒成了村子里最热闹的场所之一。经常有三三两两的大人,茶余饭后或农闲时间凑到这里,扯扯话,下下棋,摆摆方。有大人的地方,也是小孩最爱凑热闹的地方。大人们说着他们的话,干着他们的事,小孩们也一刻不停地做着自己的事。许多代代相传的游戏,在这里不知多少次被我们反复演绎过,可惜这些游戏如今大都失传了。我们前后年龄相差不远的两三代人,谁也没想到那时候我们的玩耍,这些传承千百年的古老民间游戏已经进入尾声了。诸如“狼吃猪”、“逮羊逮”、“盘脚盘”、“野鸡翎”、“画道儿”、“抢老闷儿”、“打翘儿”、“跳房”、“跳绳”、“打毛蛋”、“抓籽”、“抿酱”、“撂桩”、“推环”、“打转儿”、“丢手巾”、“跳绳”……等等,这些伴随我们童年、少年美好时光的游戏,如今很少在小孩中赓续了。现在的孩子,整天迷恋在电脑、手机和网络世界里,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早就把传统的、朴素的、有很强趣味性的健身益智活动,轻而易举地丢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磨道里最热闹的时候,是锻磨匠老魏每个月尾来锻磨的时候。老魏不知是哪里人,听大人们说,好像是我们北面很远地方的山里人。他家祖辈从事锻磨手艺,连他自己也说不准他的祖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干这活的。反正他和我们全村人一个姓,大人们说,按辈分他的辈分比村中最高辈分的人还要高。他来到我们这里,就像回到了家里,村里大人小孩没有谁把他当外人的。每一次,只要他背着小木箱的身影出现在村口,立刻会招来全村人热情招呼。小孩们更是像见到了久违的亲人一样,蹦跳着喊叫着向他狂奔而去。许多时候,他还没有走进村子,一群小孩就迎出了村子,前呼后拥围住他。每当此时,他肩上挎着的小木箱成了大家争相示好他的抢手物,大大小小的孩子都要帮他背。为此,常常闹得相互间不是出口相骂,就是大打出手的。老魏呢,一天到晚都是一副笑哈哈的模样,好像他从来都没有啥忧愁。每当我们为争抢木箱闹得不可开交时,他会急忙俯下身子,把大家一一劝拉开来,带着和善的商量语气对大家说:“不急,不急,你们按次序轮着背。”他的话总是很管用,不管我们吵得如何凶,老魏温存的话语一出口,争吵立即停止了。大家按照老魏的安排,挨个背一小段路程,直至走到磨道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