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包队干部蔡姐


  人民公社时期,有一位女包队干部令我难以忘怀。她姓蔡,二十多岁,公社妇联主任,人和气,没架子。一来到我们队里,见了我父母就叫叔叫婶的。因此,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管她叫蔡姐。在我印象里,蔡姐文静贤淑,清纯美丽,像一个天使。

  蔡姐在我们村包队时,住在我家南边十几米远的二奶奶家。二奶奶是我们本家,没出五服,是孤寡老人。她没有儿子,只有两个闺女,已经出嫁。二奶奶一年中大部分时间住在闺女家,她的两间房子常年闲着。这样,二奶奶家成了蔡姐临时新家。

  那时干部包队可不是走过场,而是实实在在与所包队的社员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村子离街上只有二三里远,按说蔡姐晚上完全可以回单位里住。但上级有规定,包队期间非特殊原因不能回单位,必须吃住在所包生产队。

  蔡姐年长大姐几岁,对人实实在在。她清秀的样子,看上去完全不像农村人,可她说起话做起事却一点不像干部。蔡姐已经结婚,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四岁多,儿子一岁多,正是需要人看护的时候。

  那时候农村事情比较多,蔡姐有时确实忙得顾不上照看孩子。由于是近邻,我们一家大人小孩自然成了她的义务保姆。母亲常在她忙得分不开手时,对她说:“你尽管把孩子放我这儿,该忙啥忙啥,我会替你照看好他们的。”蔡姐不怎么推辞,很感激地对母亲说:“老给你们找麻烦。”母亲笑笑说:“麻烦啥,你是公家人,事儿多。我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照护孩子是我拿手活。你放心就是了。”

  包队干部不仅同社员一起出工干活,还要经常参加公社、大队和所在生产队的各种会议,有时还要外出参观学习。蔡姐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实在顾不上自己的两个孩子,只得把孩子交给母亲看管。我们兄弟姐妹多,谁有空了,或放学回家了,都争着抱蔡姐的两个孩子。时间久了,蔡姐的两个孩子不但跟我们熟得很,跟村里许多大人小孩也熟悉。

  时间长了,蔡姐还是有点过意不去,回娘家把母亲接过来帮她照护孩子。她母亲家里也一大堆事要等着做,住不了几天就急着要回去。这时母亲出面说蔡姐:“你太外气了,咱跟一家人有啥区别?孩子搁我这里,是不放心还是咋哩?你该忙啥忙啥去吧,以后可别这样了。”

  蔡姐很感激地对母亲点点头,歉意地笑笑,说:“嗨,给你们添的麻烦太多了。”母亲说:“以后可不要说这话了。一家人,这样说显得外气了。”

  农村里的风俗朴实又单纯。逢年过节谁家改善生活了,总要把做好的饺子、白面馍给邻居家送一点,以示有福同享。蔡姐同大家处的时间长了,便入乡随俗。她高兴地接受邻居们送来的食品,也把自己做的食品给邻居们送过去。大家亲亲热热,其乐融融,相处十分融洽。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没有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与竞争关系,连劳动场面也和谐化了。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