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产党宣言》革命概念传播与中国化

2023-02-22 1197 0
作者: 戴俊潭 潘沁 来源: 兰州学刊公众号

  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学者、《马克思主义历史考证大辞典》主编沃尔夫冈·弗里茨·豪格认为:“革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源代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关于革命内容的经典论述,经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全面阐发,升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代码,是追索革命概念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文本源头。

  

  马克思主义原著概念Revolution/революция的确立

  在古希腊和罗马,君主政治(Monarchy)、僭主政治(Tyranny)、贵族政治(Aristocracy)、寡头政治(Oligarchy)、民主政治(Democracy)、暴民政治(Mob System)等各种政体循环更替,但没有形成一个通用术语来指称这种政治变革。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用metabole kai stasis表达“伴有暴力的变革”,指城邦政治生活中由人们的不平情绪引发的暴力性事件,不平则鸣,进而思变,波利比乌斯使用anakykloois(来源于词干kyklos,是英文cycle的词根)表示“政体的循环兴替”。在拉丁语中,曾经用novis rebus studere表示“为革新而奋斗”,用commutatio rei publicae表示“政府的变动”,罗马晚期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则使用天文术语conversio指代“社会政治领域的变革和交替”,conversio原义是指天体的“转变”,由此,政治领域的彻底变革特别是动用武力实现转变这种意义,就有了“旋转的”或“周期性”变革的含义。在中世纪的拉丁语中,新出现的名词revolutio逐步取得了与古典拉丁语词conversio对等的语义,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使用的德语词Revolution、英语词revolution、俄语词революция,即滥觞于拉丁词revolutio。该词于14世纪进入英语,演变成revolution词形。最先是在周期运动、重复循环、旋转(to revolve)的义位上承接conversio的义项,克伦威尔革命以后,revolution能指拓宽,又接续了西塞罗“社会政治领域的变革和交替”之义,虽然保留“重复循环”义素赋予的“恢复法定的社会政治秩序”之名义,实质上却成为人类社会某一领域彻底变革的代名词,至此容受了拉丁语词conversio的完整内涵。英国光荣革命之后的17和18世纪之交,revolution这个词及其变体几乎成为指称光荣革命的专用词,由此带来的历史语义结果是,revolution摆脱了“反叛、暴乱”的义项,保留的义项中兼具改善和恢复之前的社会政治秩序的双重义素。美国独立运动特别是《独立宣言》,进一步彰显revolution词义中的政体正当性,而不是对某一统治者的效忠,使revolution成为完全的褒义词。法国大革命爆发,是以revolution一词赫然成为近代革命概念的定义词来宣告的。法王路易十六惊呼:“C’est une révolte.”(人民反叛了。)拉罗什福科公爵纠正道:“Non, Sire, C’est une révolution.” (不,陛下,人民革命了。)国王定义的“反叛”被纠正为“革命”,大革命的实践伟力,一跃而把révolution/revolution推举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通用政治术语,在词义上不仅不排斥,而是吸纳了暴力运动的意义。法国首相、历史学家弗朗索瓦·基佐撰写了影响巨大的《英国革命史(1826—1856)》六卷本,1843年夏天,马克思驻留克罗伊茨纳赫期间开始关注法国大革命,深深服膺法兰西共和精神。到1848年春天发表《共产党宣言》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阶级斗争学说,把革命视为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而共产主义革命最后要实现与传统所有制关系和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欧洲革命风暴降临,马克思亲历了这场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各阶级围绕国家政权展开的动员和争斗,揭穿了基佐等人离开阶级斗争探讨革命问题的思想倒退。马克思深入研究了法国六月起义和雾月政变,准备创办不定期杂志《革命》,并为杂志写下了《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两部著作,申明革命斗争的焦点并不是“共和国还是君主国”的问题,最终是统治阶级各派别对代表无产者和小资产者的社会民主派力量的扼杀。这次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把目光投向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写下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国记事》等文章,指出周期性的改朝换代始终没有撼动小农业与家庭工业相结合的社会经济结构,而太平天国革命直接指向社会经济结构,所以是封建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革命。马克思通过研究十九世纪中期的东西方革命运动,指明新兴阶级从没落阶级手中夺取国家政权,并利用国家政权改造社会经济结构,是革命区别于一般反叛、民变、起义、叛乱、变法、改制的深层意义。著名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精准地看到:“正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之后的几乎所有著作中,运用经济术语来重新定义他年轻时赤诚的革命激情。”马克思恩格斯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运动——巴黎公社,他们从公社找到了工人阶级从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也就是发现了无产阶级革命不是简单的夺取政权,而是要打碎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全新的国家形式,从而以国家的名义重构社会经济结构。

查看余下8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