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无疾:我读《怎么办?》

2024-07-12 540 0
作者: 康无疾 来源: 康無疾自述

  列宁写于1902年的《怎么办?》一书,是布尔什维克建党思想及建党策略的重要著作。作为一本解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建党路线问题的政治小册子。列宁以论战思维对其建党路线展开了极具针对性的论述,这些论述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建党思想、斗争策略、灌输理论、革命家组织、民主集中制等等。《怎么办?》不仅论述精辟,而且其中所提出的理论在现实中最终取得成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列宁的《怎么办?》无疑是十分关键的一部著作。就中国革命而言,中国共产党人十分重视列宁《怎么办?》的理论价值,并以其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自身建设的理论依据。简而言之,作为一个典范的列宁式政党,要理解和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逻辑及其组织文化。《怎么办?》一书是绝对绕不开的基本理论文本之一。《怎么办?》一书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教条主义和‘批评自由’”;第二章为“群众的自发性和社会民主党的自觉性”;第三章为“工联主义的政治和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第四章为“经济派的手工业方式和革命家的组织”;第五章为“全俄政治报‘计划’”,这五章在各个方面搭建起列宁对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策略的总体论述,形成了布尔什维克建党路线的基本方针。

  一、《怎么办?》的原则思想

  从文本本身来看,列宁对每一章节的安排是颇费心思的。就总体论述节奏而言,文章首先从批评党内部分机会主义者所主张的“批评自由”入手,进而将“批评自由”这一问题同理论斗争联系起来。列宁指出,所谓“批评自由”乃是第二国际所形成的历史产物。究其实质,乃是伯恩斯坦等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正,是要将社会民主党从一个革命政党转变为一个改良政党。而在这种转变之中,已经转变的人为了促成整个转变的发生,不能不拿起种种资产阶级的理论和观点去“批评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基本思想”。

  这种“批评自由”只是一种形式的自由,伪装的自由,在理论上是为着篡改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是为着阻碍革命斗争。列宁一针见血地指出:“‘批评自由’就是机会主义派在是社会民主党内的自由,就是把社会民主党变为主张改良的民主政党的自由,就是把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因素灌输到社会主义运动中来的自由。”

  在这个层次上,列宁正式将问题引入进理论斗争。在列宁看来,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一时代背景下,时代本身已经急迫地提出了“革命”这一时代母题。因此,“批评自由”与反对“批评自由”,实际上反映为两种思想体系之间的斗争,即资产阶级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斗争,修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斗争。对于革命的社会民主党人而言,坚持无产阶级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时刻坚持同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思想作不可调和的理论斗争。这是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要推动革命,就必须依靠革命的理论,一切对革命理论的修正、倒退和遮掩,在政治上无不意味着让步、妥协与折中。所以在最后一节,列宁特别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党作为无产阶级优秀分子组成的政治集团,必须以先进理论来指导运动,必须具备充分的自觉性和首创精神。继而,列宁在第二章为我们展现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如何看待、认识和运用群众自发性及党的自觉性的问题上的分歧。

查看余下8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