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与资本家,谁养活了谁?《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报告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根据其1847年12月在德意志工人协会的几次演讲整理而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本。正是通过这部著作,马克思事实上走上了通向《资本论》这部鸿篇巨制的正式道路。《雇佣劳动与资本》是一部社论式的说理文,并非艰涩的学理研究,但是马克思却以简洁的阐述和精辟的论断,力透纸背的对雇佣劳动与资本问题展开了政治经济学分析。当然,正如恩格斯在导言中所说,在本文于1891年出版单行本时,恩格斯根据马克思后来形成的比较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对文中的个别词句进行了修改。这种修改更全面的反映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在经历了欧洲1848年革命浪潮后,马克思认识到是时候“更切近地考察一下经济关系本身”了,因为“这种经济关系既是资产阶级生存及其阶级统治的基础,又是工人遭受奴役的根由”。
一、马克思的说明:工人被资本家奴役
一类人被另一类人所奴役,历史呈现的传统形式包括:奴隶制、家奴制、农奴制、奴婢制等等。无论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大抵都存在过这样或那样的奴役形式。从世界历史的一般发展过程来看,在经历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后,“天赋人权”似乎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共识,奴隶制好像已经成为历史。但马克思对此说不,奴隶制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广泛存在,进一步异化了人。奴隶制变得更加精细、更加巧妙、更加掩人耳目、更加不易被察觉,以至于奴隶自己都认识不到自己实质的奴隶地位和奴隶处境。以资本主义为名,资本家成为新的奴隶主,工人则在平等的旗帜下沦为实际的奴隶。与奴隶社会的奴隶主挥舞着鞭子不同,现代奴隶主只需要挥舞钞票,就可以奴役工人。
为了说明工人受资本家奴役的实质,马克思首先从与工人息息相关的工资着手。一般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工人所取得的工资就代表着工人所付出的劳动,二者是等价的。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工人的劳动,看上去很公平。对此,马克思一针见血的指出“这只是假象”。事实上,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自身的劳动力。这里,马克思对劳动和劳动力作出了初步区分。换句话说,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是劳动力的使用,是在雇佣劳动关系达成以后才开始出现。真正具备商品属性,并且能够被价格形式所提前衡量的,乃是工人的劳动力,即工人真正出卖给资本家的是自身进行劳动生产的能力。
作为唯一拥有的商品,工人向资本家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但是和普通商品的一次性买断不同。资本家是“以一天、一星期、一个月等等为期购买这个劳动力”。这是因为,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是恒定的,资本家需要根据市场的供需关系及利润率的波动来调整自己的生产任务,从而增减自己所需要雇佣的工人数量。在这里:工人要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除了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以外,再无别的自由可言。相反,资本家则需要保持一定的利润率以实现资本的增殖。这一结果就是:工人的生存命运受制于资本家追求利润的需要,并且看上去这一切都出于偶然。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即工人要维持自身简单再生产,他就不可能离开资本家,“工人不是属于某一个资本家,而是属于整个资本家阶级”;资本家要扩大再生产或者维持利润,也离不开工人为其进行生产劳动,工人就是工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