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爱老尽孝优良传统的好榜样

2020-12-14 1430 0
作者: 戎士林 来源: 红歌会网

  “百善孝为先”。当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女儿,你的孝心只值一块钱》时,立即想到很有必要大力宣传陈锦的三个女儿——陈艳华、陈燕梅、陈燕玲,九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悉心守护脑梗后遗症严重的老爸陈锦。她们为当今做人子女树立了爱老尽孝发扬优良传统的好榜样。

  共产党员,84岁的陈锦,早年在部队曾是一位优秀的飞机驾驶员,有20多年翱翔蓝天的经历。80年代初转业到张家口农专,曾任畜牧系党委书记、学校后勤处长等职。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5月3日,陈锦突患脑梗中风住院月余。出月后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天天洗涮没完,累得焦头烂额。大女儿艳华(原是某部队医院一位口碑颇佳的护士长,刚退休又返聘)心疼母亲太累,也担心她累垮。于是辞去了返聘收入颇丰的职业,毅然回家接替母亲,开始了悉心伺候父亲的生活。艳华每天照料父亲六次服药,一口饭一口水,还注意少食多餐;她搀扶着父亲沉重的身体一步一步地挪动,让父亲坚持锻炼;夜间既要定时翻身又要及时接尿,还得处理大便,她根本无法安心入睡,天天都在咬牙坚持,只有待周日妹妹们回来时才能略有喘气之机。艳梅工作很忙,是岗位领头人,不时还要加班,但只要休息就马上回来悉心照顾父亲。艳玲 和二姐一样,同样是领头人。 虽然远在北京工作,但一到双休日,就一定要到张家口。年复一年,三姐妹雷打不动,心甘情愿地做着一切。

  2016年中秋节这一天,灾难又一次突降陈锦身上。他吃饭不小心,食物被吞进气管里出不上气,情形非常危急。到医院急诊,做气管切开手术在ICU抢救了三天,命是保住了,但护理工作更难了。出院后,出气困难,伤口发炎总是不愈,屋内每天必须消毒一次 ,气管切口处保持清洁、清理痰液,每天切口处要做雾化,几乎24小时监护。不会吞咽,不能吃饭,只能靠胃管进流食……长时间卧床,为防生长褥疮必需2小时翻身一次 。大小便都在床上处理,因为身体很重,每次几乎三人同时合力才能完成。还有想不到的意外,都导致护理工作难上加难。三姐妹日夜守护,半年多都没睡过一个整觉。伤口痊愈后,两个妹妹上班了,全套护理工作又落到艳华一人身上。可以想象她的压力是多么的巨大!可她更是坚定细心寸步不离地服伺着父亲。有时实在累得不行,就跪在地上继续操作,也不想让老爸受一点委屈。只有星期天妹妹们回来时,她才可以略为抽空缓口气。艳梅和艳玲原来也是休息日都要急奔张家口,从父亲这次手术后牵挂更多了,有时甚至周五下班后不回家就从单位直接开拔了。燕玲从涿州到张家口家,火车倒汽车单程也需六七个小时。她通常都是周六起个老大早赶车,周日坐夜车赶回去上班。她说:“那个紧张啊,就像打仗急行军跟敌人抢时间一样”。直到目前她一直如此。

查看余下3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