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爱老尽孝优良传统的好榜样

2020-12-14
作者: 戎士林 来源: 红歌会网

  “百善孝为先”。当我在网上看到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女儿,你的孝心只值一块钱》时,立即想到很有必要大力宣传陈锦的三个女儿——陈艳华、陈燕梅、陈燕玲,九年如一日,一如既往地悉心守护脑梗后遗症严重的老爸陈锦。她们为当今做人子女树立了爱老尽孝发扬优良传统的好榜样。

  共产党员,84岁的陈锦,早年在部队曾是一位优秀的飞机驾驶员,有20多年翱翔蓝天的经历。80年代初转业到张家口农专,曾任畜牧系党委书记、学校后勤处长等职。

  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5月3日,陈锦突患脑梗中风住院月余。出月后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老伴天天洗涮没完,累得焦头烂额。大女儿艳华(原是某部队医院一位口碑颇佳的护士长,刚退休又返聘)心疼母亲太累,也担心她累垮。于是辞去了返聘收入颇丰的职业,毅然回家接替母亲,开始了悉心伺候父亲的生活。艳华每天照料父亲六次服药,一口饭一口水,还注意少食多餐;她搀扶着父亲沉重的身体一步一步地挪动,让父亲坚持锻炼;夜间既要定时翻身又要及时接尿,还得处理大便,她根本无法安心入睡,天天都在咬牙坚持,只有待周日妹妹们回来时才能略有喘气之机。艳梅工作很忙,是岗位领头人,不时还要加班,但只要休息就马上回来悉心照顾父亲。艳玲 和二姐一样,同样是领头人。 虽然远在北京工作,但一到双休日,就一定要到张家口。年复一年,三姐妹雷打不动,心甘情愿地做着一切。

  2016年中秋节这一天,灾难又一次突降陈锦身上。他吃饭不小心,食物被吞进气管里出不上气,情形非常危急。到医院急诊,做气管切开手术在ICU抢救了三天,命是保住了,但护理工作更难了。出院后,出气困难,伤口发炎总是不愈,屋内每天必须消毒一次 ,气管切口处保持清洁、清理痰液,每天切口处要做雾化,几乎24小时监护。不会吞咽,不能吃饭,只能靠胃管进流食……长时间卧床,为防生长褥疮必需2小时翻身一次 。大小便都在床上处理,因为身体很重,每次几乎三人同时合力才能完成。还有想不到的意外,都导致护理工作难上加难。三姐妹日夜守护,半年多都没睡过一个整觉。伤口痊愈后,两个妹妹上班了,全套护理工作又落到艳华一人身上。可以想象她的压力是多么的巨大!可她更是坚定细心寸步不离地服伺着父亲。有时实在累得不行,就跪在地上继续操作,也不想让老爸受一点委屈。只有星期天妹妹们回来时,她才可以略为抽空缓口气。艳梅和艳玲原来也是休息日都要急奔张家口,从父亲这次手术后牵挂更多了,有时甚至周五下班后不回家就从单位直接开拔了。燕玲从涿州到张家口家,火车倒汽车单程也需六七个小时。她通常都是周六起个老大早赶车,周日坐夜车赶回去上班。她说:“那个紧张啊,就像打仗急行军跟敌人抢时间一样”。直到目前她一直如此。

  唉!这个陈锦啊,真是多灾多难。2019年12月一天的下午,艳华搀扶他在自家厅内挪步活动。他却腿一软重重摔倒在地,右腿又摔成几处骨折!马上到251骨科急诊。大夫却说:做手术风险太大,手术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术后护理起来更加艰难。这无疑对三姐妹又是一次考验!可是不手术父亲就永远站不起来啦啊!三姐妹斟酌再三,还是要做!并且做好了各种思想准备,更准备好出院后难上加难的护理准备。

  陈锦生命力极为顽强,他居然又一次闯过了鬼门关!

  邻居郑叔感叹道:“陈锦的晚年既是很不幸的,又是很幸运的。像他这2011年就完全失去自理能力,能否再活五年就得大打问号。可居然还能闯过后来的两大难关,这真是奇迹!这三个女儿要是换成别人,恐怕他早就会见马克思了!”

  原来的护理对三姐妹已构成极大的挑战,现在又加了层骨摔伤,不用多说,你可以知道她们在护理上的难度是怎样的情景了。两小妹公休日加大脚步尽块赶到,只为好让大姐早点缓口气!

  这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值得叙说,不用多言别人也懂,对艳华来讲,九年如一日,不放心父亲,便一直守在身边寸步不离开父亲。可对远在几千里之外、常年工作繁忙又不便探亲的丈夫是怎样的感受呢?九年啊!丈夫有点想法或说法也属正常啊!艳华原本也是温柔负责的贤妻呀!又何尝不想与多年没见面的丈夫相会呢?可从陈锦病后的艳华就是一天也不肯离开父亲,只有时刻看着父亲才踏实、才放心。在三姐妹的影响下,她们各自的孩子也非常孝顺姥姥姥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只要放假,外甥们就都回来探望二老。家家都有亲生儿女,但能做到心甘情愿、一如既往九年如一日地悉心护理,谈何容易?

  三姐妹坚定地说:“我们家遇到再大的苦难,也永不放弃,一定要团结一致,共度难关!”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