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在井冈山的那些日子 (四)
5月19日(星期二) 晴 多云 微风
上午:井冈山大井朱毛旧居,读书石,感情树;小井红军医院,曾志墓;上井红军造币厂。
大井朱毛旧居位于井冈山茨坪的西北面,距茨坪7公里。这里有毛泽东和朱德、陈毅等人的旧居。
毛泽东旧居坐落在大井村中央,因墙壁为白色,当地老表习惯称它为“白屋”。
1929年1月底,国民党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烧毁了大井村的所有房屋。
“白屋”仅存一堵残墙和屋前毛泽东平时读书、看报时坐过的大石头,以及屋后毛泽东常在树下观看红军练兵的两棵常青树(一株红豆杉,一株柞树)。
1960年,当地政府按原貌修复了这幢房屋,将遗留下来的残墙镶嵌在新墙中以作历史的见证,并对屋后两棵常青树精心施肥培植,对毛泽东坐过的那块石头也加以保护,并命名为“读书石”。
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承载着一代伟人在艰难岁月里求索不止、奋斗不息的感人故事,见证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毛泽东走到哪里就把学习思考带到哪里的可贵品质,也以无言的方式告诉人们一个朴朴实实的道理——读书可以开启智慧、成就伟大。
凝望“读书石”,几行诗句即刻出现于脑际:
“你是女娲补天的骨骸,还是精卫填海的遗石?就这样,安然地卧在,青山围砌的‘大井’中间;当一位留着长发,带着一支奴隶队伍的湘江诗人,坐在上面,抽着不灭的烟,读着德国大胡子写的‘圣经’时,你像远古的燧石,点燃了他智慧的火花;诗人萌发了伟大的思想,悟出了一条拯救华厦的,东方式的道路......。”
在井冈山,还有一座静静的黑色的二层小楼,是那么安静地停留在一个叫小井的地方,它就是小井红军医院。
据有关资料介绍:“小井红军医院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面约6公里处。它是由原来的茅坪、大井两个医务所扩建而成的。”
小井红军医院的外观很特别:在翠绿的山坳里,颜色是突兀的黑色,简单的两层小楼,前面是一个空空的院子,甬道边长着不知名的浅浅的野草,非常寂静,没有嘈杂的参加人群,甚至没有鸟儿的鸣叫。
我的心一下子沉静下来,脚步也变的轻了很多,仿佛里面还住着那些勇敢的红军战士,不敢打扰他们的休息......。
从讲解员沉重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在第三次“会剿”中,敌军偷袭了小井村的红军医院。
当时有130多名重伤员住在红军医院里,不幸全部被捕。
敌军把红军伤员押到附近的一个稻田里,严刑拷打,妄图获悉红军的情况。
红军伤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始终守口如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