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作家发明家”肖志夫回母校赠书《少年毛泽东》

2022-05-27 1724 0
作者: 谭祎/老坛酸菜 来源: 昆仑策研究院

1.jpg

  【肖志夫在赠书仪式上致辞(周振宇摄)】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2022年5月24日上午,在蒙蒙细雨中,两辆小车先后开进湘潭县霞岭大山的霞岭中学和红旗中学,校友、“军中作家发明家”、原广州军区机关上校处长肖志夫回到母校捐赠《少年毛泽东》连环画图书,人手一套,受到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一同前来参加赠书仪式的还有《少年毛泽东》主编、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符国保,湘潭县教育局王兴奇副局长,湘潭市民商法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周德华等。

2.jpg

  【与霞岭中学师生合影(周振宇摄)】

3.jpg

  【与红旗中学师生合影(周振宇摄)】

  阔别母校40余年,看到母校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听说学校这些年克服诸多困难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在县教学质量评价中排名靠前,获得诸多奖项,肖志夫非常欣慰,他说,这是党和政府的持续投入和正确领导、一代又一代师生不懈努力的结果。

  当笔者问到为何给母校赠书时,肖志夫给出了三条理由:

  首先是伟人毛泽东的母校情结感染了他。《少年毛泽东》书中提到,1936年7月,毛泽东深情地提起东山学堂:“要知道,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家门。东山学堂是我走向社会的第一站,要是进不了这所学校,我恐怕走不出韶山冲呢。”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怀着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挥毫给东山学校题写了2幅校名。受此启发,他也想到为母校做点事。虽然微不足道,但也是一片心意。

  其次是《少年毛泽东》确实是一本好书。再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少年风采,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宝典,被公认为一部难得的以史育人、以史铸魂的精品之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给予最权威的评价:书稿政治导向正确,重要史实准确,填补了毛泽东传记、年谱的空白。

  再次是校友们迫切需要一份精神食粮。因为大家正处在塑造人格和灵魂的重要成长期,《少年毛泽东》六个故事从不同侧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少年毛泽东的聪慧、睿智、胆识、果敢,也展示了一代伟人自小就具有远大理想、家国情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大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4.jpg

  肖志夫与母校师生分享了学习《少年毛泽东》的心得体会——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

  《少年毛泽东(二)》最后一个故事《东山求读》,1910年秋,毛泽东打点行装去湘乡东山学堂读书。去到那里,被告知“考期已过”,又被富家子弟讥笑:“土包子也要进洋学堂,真是自不量力。”还被门房拒之门外:“不收湘潭学生。”但巧遇慧眼识珠的学堂堂长李元甫,破例考试命题作文《言志》,交代一个晚上完成。没想到毛泽东一个多小时就一气呵成。李堂长一看那清秀工整的字就心中一喜,再细读文章更是拍案叫绝,文章历数人民的困苦、社会的时弊、民族的危机……爱国报国的情怀跃然纸上,令人振奋。于是,李堂长立即召集校董连夜开会,专题讨论毛泽东入学之事,最终破格录取。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