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关于“雷锋精神”的思考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出一个问题——“雷锋精神是否合理?”不由得引起思考。
雷锋,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传遍全国而家喻户晓。他只活了22个年头就因公牺牲了,留给人们的是那张年轻、阳光、英气勃勃、永远带着孩子般清澈微笑的脸庞。从他牺牲的1962年,到今天已经60多年了,可是,雷锋这个名字依然活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许多曾经名声显赫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而这个普通战士的名字却历经岁月时代的变迁而不减其影响力,这种现象是值得深思的。
如果说,新中国建国后的历史,可以分为前三十年和后几十年的不同时代,那么,雷锋,在这两个时代虽然都受到关注,但关注的情况却是不一样的。
在前三十年,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毛泽东时代”,人们是以一种内心深受感动以致热泪盈眶的真诚感情谈到雷锋和他所做的许许多多好事。中央领导人为学习雷锋题词是在雷锋牺牲之后。在这之前,雷锋的名字随着他的事迹在人们中流传已经被他的军营所在地抚顺以至辽宁省传开了。不用人为的鼓动,无需刻意的“树典型”,只要人们听说了雷锋默默地所做的那许多并不显眼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好事,都会由衷地受到强烈的感染。雷锋牺牲后,有十万多人自发地为雷锋送葬,轰动整座抚顺市,人们戴上白花或黑纱,默默地跟随着灵车,挤满了一路的街道,场面极为感人。一位抚顺老人感慨地说,抚顺近百年的历史上没有谁能比雷锋的葬礼更风光。雷锋牺牲后,他的事迹报告会,常常出现台上台下热泪涌动的场面。在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为雷锋题词后,雷锋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立即感染了无数人,兴起了经久不衰的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活动。
在后来的年代里,雷锋仍然受到关注,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方面,随着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出现了“雷锋精神是否过时了”的疑问,在包括主流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有观点认为“个人主义是商品经济的精髓”,甚至断言,对于市场经济,雷锋精神已“成为人们思想上的桎梏”。另一方面,面对一些媒体为个人主义正名和一切向钱看的鼓噪声,人们对道德滑坡、世风日下的社会状况感到无限焦虑,感叹“雷锋精神不见了”,很多人在心底里怀念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助人为乐的关系,呼唤“雷锋叔叔回来吧”。
回到问题本身——雷锋精神是否合理?在毛泽东时代,雷锋精神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人心所向,是突显那个时代精神面貌的一面光辉旗帜;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雷锋精神是否合理,确实成了一个有严重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