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谈谈养殖业的抗生素、激素与重金属污染问题
动物养殖是将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变成次级生产力的过程。动物是异常生物,需要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而生存。人类养殖的鸡、鸭、鹅、猪、牛、羊等,不需要动物们自己去觅食或捕食,而是将食物放在它们嘴边,动物的任务就是吃下饲料变成肉,需要的仅仅是一些空间和水分。但在传统的动物养殖中,动物们是有足够大的空间的,即使猪和牛也是能够活动的。现代养殖模式下,猪在屁股转不过身来的铁笼子里长大,鸡、鸭、鹅等禽类竟然是在工业传输带上长大的,不要说鹅与鸭失去了戏水的自由,鸡失去了沙浴的自由,就连晒阳光也根本不可能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鸭用38天左右时间,鸡45天左右,猪120天左右,完成其生活史,完全是在动物监狱里带病长大的。
目前的动物养殖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工厂化养殖虽然制造了大量廉价动物蛋白,但也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与健康损害问题。动物速成班现象造成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抗生素残留严重 工厂化养殖动物应用抗生素现象十分普遍。以速生鸡养殖为例,在鸡长到第2~3天的时候用到的抗菌药物就是抗生素。通常情况下,会将氧氟沙星等药溶解到鸡的饮用水中,养殖工人会将按说明的100g/瓶用量再翻倍到1000只鸡/瓶。第18天后鸡开始容易得病,需要对症下药。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肠道疾病,一得病就会几天不下蛋,所以防病、治病是关键,养殖户购买的饲料里通常有添加好的红霉素、土霉素等预防疾病。到第28~29天时,还需要再加强一次防治。
工厂化养殖的动物体内的抗生素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人体内抗生素残留。2016年2月23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江浙沪儿童尿液抽样检测发现,,79.6%的上海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1种以上抗生素在尿中被发现的频率为58.3%,至少两种及以上抗生素或抗生素类别在尿中同时发现的频率分别为26.7%和23.5%,而且在一份尿样中最多能同时检测出4类6种抗生素;尿液抗生素总浓度之和在每毫升0.1-20纳克之间的尿样占47.8%,部分尿样抗生素浓度超过每毫升1000纳克。复旦大学医学专家认为,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使用工厂化养鸡场的鸡粪和猪粪还会造成土壤和蔬菜抗生素污染,抗生素还会通过蔬菜进入人体。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志强等对天津蔬菜地土壤及有机肥中抗生素残留研究发现,集约化养殖场的猪、鸡粪便中金霉素检出率达到78%,最高值达到563.8 mg/kg(干基);四环素和土霉素检出率也高达56%,最高值分别为34.8 mg/kg和22.7 mg/kg。分析发现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总检出率为64%,三种抗生素中土霉素检出率最低(18%),最高值达到105.6μg/kg(风干基);四环素检出率为36%,最高值达到196.7μg/kg;金霉素检出率为32%,最高值达到477.8μg/kg。在所调查土壤中,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水平高于露地菜田土壤。无论是从养殖场直接运来的有机肥,还是商品有机肥,都存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其残留水平和检出率与养殖场猪粪和鸡粪相当。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