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平:37年后,周家庄“人民公社”的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榜样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正好赶上分田单干,在我二十三岁当乡党委书记时,亲手解散了人民公社。但河北省晋州市,有一个周家庄人民公社,在强制解散人民公社的年代,万人签名,保留了人民公社制度。多少年过去,我常常回忆解散人民公社的往事,历历在目,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一直挥之不去,一直想去周家庄人民公社走走看看,多少年的心愿,在我57岁生日这天实现了。
周家庄公社位于河北省晋州市庄家庄村,有10个生产队,13900人,18000亩地。2018年,工农业总收入122690万元,纯收入30253万元,上交税金3370万元,积累3929万元,社员分配24401万元,人均纯收入21730元。2018年底集体累计公共积累70530万元,既无内债也无外债。最可贵的是:周家庄人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居有所屋等等。基本没有刑事案件、没有越级上访、没有群体事件……公社像大公园、大花园、像一所高档社区。
▲农民文化宫
1
认准合作共富之路一直走
周家庄1949年创办互助组,1952年建立合作社,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1983年建农工商合作社,至今已有70年。期间遇到多次政策调整,都不曾动摇周家庄公社的体制和机制(二级所有、队为基础、三包一奖等),更没有动摇过周家庄人走合作共富之路的决心,始终集体统一经营,体制一直未变,一直恪守“不让一户贫困、不让一家受罪、不让一人掉队”的信念。
特别是1982年统一部署分田单干及后来的解散人民公社,周家庄公社万人签名,要求继续保留公社制度,坚持走合作共富之路,后得到时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杜润生主任的同意,周家庄公社得以保存至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周家庄公社迎来了第二春,表现出强大的制度优势,一下子与方圆几百里的周边村拉开了距离。
▲实行合作化,使全体农村人民富裕起来——毛泽东同志
2
“公务员”依然是农民
周家庄公社建有“乡党委”与“乡政府”,党政经三套班子一套人马交叉任职。在周家庄公社,依然保留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公务员”。例如:人大主席王月双,依然是农民身份,和社员一样拿公社的“工分”,年底参与公社社员分红。常务副乡长(兼社长)等人也是农民“公务员”,公仆来自农民,不当公仆回归农民。
3
人民公社“内置银行”
周家庄公社有自已的“银行”,专门服务周家庄乡的社员和企业。以自已的钱办自已的银行,服务自己的社员和企业发展壮大。每年提供贷款数亿元,收入数千万,无一笔呆坏账!年年受有关部门的表彰。习主席倡导的“三位一体”合作,周家庄是榜样!
梦里心空空。
集体不再有,
群众各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