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乡村振兴中几个怪现象

2023-09-13 1439 1
作者: 张孝德 来源: 顶端新闻

  自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之后,乡村振兴轰轰烈烈开展着。但我们冷静下来,发现在这个热热闹闹中,有三个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村干部不急,政府急。自从实施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地方政府的管理重心大幅度向乡村工作倾斜,这对于底层的乡村而言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但是我们发现,虽然自上而下的各级政府开会、出文件、定方案搞的很热,但处在第一线的大部分乡村干部却是不温不火,没有跟着热起来。为什么会如此,深究起来,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村干部对于乡村振兴尚缺乏动力和信心。对于乡村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虽然自上而下出台的各种文件,彰显了政府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和决心,但这些重大政策与他们面临的问题尚未挂钩、在尚未给他们带来感受的效果之前,他们的态度就是观望和被动接受。况且许多出台的许多东西不能落地,使他们找不到感觉,让心动起来,主动地参加到乡村振兴中来。

  其次,目前出台的乡村振兴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许多做法,主要是惠及少数示范村、典型村的振兴,由于缺乏对大部分乡村具有普惠的政策,由此导致大部分村干部觉得这些与己无关,对于乡村振兴是隔岸观火,雾里看花,没有足够吸引力让他们主动参加。

  再次,最近几年,围绕乡村振兴搞的自上而下搞的运动式的那些事情,与乡村的真实需求不挂钩。如最近几年搞的轰轰烈烈的乡村厕所革命,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垃圾治理、乡村秸秆处理等,这些事从宏观上看很重要,但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看,在村干部的心目中,只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与本村需求与利益能挂钩的事。

  二是农民不急,专家急。在从振兴中,对参与热度高的另一个群体,就是最近几年,蜂拥而至的专门们。打开各种媒体和网站,频繁举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充满了专家们关于乡村振兴的各种观点、思想和主意。但在如此大量的信息中,唯独听不到农民的声音,看不到农民的身影。我们看到的诸多文章,发现很少是深入农村调研的文章,大都是专家的个人的高见。

  目前之所以会出现,农民不急,专家急现象,我们发现专家急的不是农民之所急。有一些专家着急的是如何拿到课题经费,而不是真正急农村所急的研究。许多研究内容与乡村、农民这个概念有关,其研究符合理论的逻辑和标准,而与真实乡村和农民关心解决问题没有多大关系。

  此外,最关键的是还有许多专家研究,压根就不是站在农民、农村立场研究乡村问题。而是站在资本的视角和企业的立场,甚至是所谓国际化的视角(其实是西方化视角),来讨论如何推动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中,推动做大做强的大规模农业等。这些研究背后的逻辑,是按照如何让农场替代农户、如何让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如何让乡村变成公司、如何让资本进村,农民出村的思路进行。如果中国乡村振兴,按照这个方向进行,那么乡村振兴之路将是一条去农民、去乡村,甚至会趋向西方式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条路不是农民想要的走的路。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理论在目前的乡村振兴,还是很有市场。因为所有的这些理论背后,都有一个响亮叫法,是现代化的。习近平主席在许多场合,一直讲,希望专家们要把论文写下田野大地上,应该也是针对这种现象所讲的。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农民不急,急的部门和人都是为了“利”,无利不起早吗。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