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到小岗村让700亩废弃土地变良田说明了什么?

2023-09-23 4491 4
作者: 政说心语 来源: 今日头条

  近来看《昆仑策研究院》推介耿来意的一篇关于北大荒把小岗村700亩荒地变良田的文章,不禁又引起了笔者对小岗村好奇心。

  耿来意在文章里说,农村变革的排头兵小岗村让700亩土地废弃和撂荒,2017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远在东北边陲的北大荒集团来到小岗村,让这撂荒的700亩土地长出丰收的庄稼。

  第一年,北大荒人在小岗村的荒地里种出了亩产1000斤的水稻,之后耕种面积达到1700亩,连年丰收,平均亩产1200斤。

  这就不禁让笔者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小岗村当年为什么要冒险摁下红手印把土地分到一家一户?他们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

  小岗村是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一个标杆。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摁下了18个红手印,创造了“小岗模式”,拉开了中国农村一家一户,包产到户,分田单干的小农经济序幕,从此解散了人民公社。

  从关于小岗村众多的报道和文章来看,基本情况归纳起来是这样,分田单干前,小岗村是当时全县有名的“三靠村”,即“吃饭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分田单干以后,虽然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仍然没有越过富裕线,在上级派来干部沈浩引导他们建立集体经济以后,才有了每年的分红。因此,笔者认为对小岗村的研究是我们研究目前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极好标本。

  从资料介绍,小岗村土地多,自然条件好,这些方面都是全国少有的,但是,为什么小岗村在集体化时期成为“三靠村”,而分田单干以后为什么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面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据资料介绍,小岗村地处皖东平原,即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墒情好,自然条件相当优越。特别是小岗村当时拥有人均耕地4.29亩,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山地多而平原丘陵少,人平耕地只有一亩多的国度里,是全国极少的。

  小岗村凭着这么优越的自然条件,分田单干以前却成为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分田单干以后,同样没有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是上级派来的驻村干部沈浩组织他们重走集体道路,才有了每年年终分红的成绩,这不能不说明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小岗村有这么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什么还要把土地分到一家一户呢?从网络上公开的一些资料了,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我曾经从一位网友的文章里看到有关主流媒体关于小岗村的相关报道。该网友引用的数据来源是央视网的报道。文章是这样说的:央视网2019年7月21日的《新中国第一》报道:1978年的小岗村18个农民按下红手印,签订生死契约,把1100亩土地分给20户农民。契约起草人严宏昌结束:第二年秋天,小岗村粮食大丰收,产粮13.3万斤,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相当于1955年到1978年的15年的总和。1978年小岗村人均口粮40余斤。根据这个数据,前些时间网络上曾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热议,尽管在“是1978年的18倍”上有异议,有人认为是指收入增长18倍,有人认为是指粮食增长18倍。但至少后面提供的数据是“1978年小岗村人均口粮40余斤”这个应该没有异议。

查看余下5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18个红手印”的签名,似乎都是一个笔迹???
0条回复
谎言总是要被揭穿的!
0条回复
农业走集体化道路是中国农民的希望和出路!解散集体经济、走分田单干私有化小路的人罪该万死!
0条回复
分田到户就是小农经济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