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


  作者简介

  贺雪峰,法学博士,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引用格式:贺雪峰.论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J].理论月刊,2024(1):102-114.

  摘 要

  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最重要的表现是从简约治理到科层治理的转型,基层治理主要是完成自上而下的标准化的国家任务。中国农村地域广大、情况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农村以及不同农民需求不同,自上而下的刚性要求与自下而上的特殊情况难以对接,基层治理中出现了普遍的形式主义和高治理成本,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治理无效。这样一种基层治理现代化可以称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1.0版,其问题是基层治理体系正规完整却缺少灵活性,村民的真实需求得不到有效表达,村民主体性丧失。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在保持基层治理体系正规完整的前提下,重点转向动员村民参与村级治理事务,通过村民自身的努力来建设他们的美好生活。基层治理现代化2.0版的核心是应对非标准的只能靠村庄内部高度动员才能解决的复杂事务。

  中央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基层治理建设。相对于传统农村基层的简约治理模式,目前农村基层治理普遍出现了正规化、规范化、科层化的倾向,董磊明将其概括为“从简约治理走向科层治理”。从村一级来看,当前全国村级治理普遍出现了村级治理行政化,村干部脱产化、工资化,绝大多数行政村都建设了村部,设立了党群服务中心,村干部开始坐班,村务正规化、文牍化,村级治理要求精细化,等等。

  以上表现也可以看作当前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应当说,当前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方面的成效更加显著,尤其是基层治理的设施与资源条件大幅度改善,结构进一步完善,队伍配备更加整齐,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从基层治理能力方面看,目前村级治理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典型表现就是形式主义严重,资源浪费多,以及治理效果不显著。从治理有效的角度来评判当前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得分可能不高。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当前中国农村可以被划分为两个迥异的部分,一是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些农村大多数在20世纪末就已经完成了乡村工业化,农村成为城市经济带的内在组成部分,不仅当地农民大都进入二、三产业就业,而且大量外来人口也进入寻找就业机会。这些沿海发达地区农村村级治理任务比较重,村级治理规范化,村级组织正规化,村干部脱产化以及村级治理精细化,就成为内在需求,网格管理等治理技术就被优先采用,也就出现了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雏形。正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基层治理为全国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先进经验与典型示范。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