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未富先老——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1.jpg

  2022年3月18日,《工人日报》刊发文章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关于超龄农民工的建筑业 “清退令”很快就成为一个持续性的热点话题。普遍情况下,超龄农民工会在农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按最低档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至60岁后可以获得每月100多元养老金,这一养老金水平显然很难养老。

  实际上,无论是否超龄,农民工都有一个路在何方的问题。总体来讲,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法获得城镇职工标准的退休金,而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即使按最高档缴费,60周岁之后发放的养老金每月也不足1000元——这个保障水平不足以让农民工在城镇获得体面养老。根据 《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3157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6481亿元;2021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6213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715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平均发放水平提高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水平,则每年要支付的社保基金将超过10万亿元,即要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要将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用于养老,中国就可能会落入 “未富先老”陷阱。因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 “清退令”的问题,而是我们应当如何设计中国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 “未富先老”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问题。

  一、清退令:保护还是伤害农民工?

  截至 2022年3月,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地均作出此项要求。早在2019年,上海市住建委、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共同发文,明确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2021年5月,上海市再次重申这一要求。之所以各地会出台限制从事建筑业农民工年龄的规定,与建筑工地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区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精力、体力、反应能力都会下降,建筑工地已成为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地。“清退令”规范建筑行业管理,对于减少安全事故,保障超龄农民工生命安全是有好处的。

  全国各地出台建筑业 “清退令”的初衷是出于安全考量,减少安全事故,尤其是降低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根据规定,发生安全事故后要追责,因此,从地方政府管理的角度,清退超龄农民工,降低建筑工地伤亡事故率,直接关系地方政府利益。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出台建筑业 “清退令”的动力。

查看余下8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怪不得,原来“吊高胃口”是这里的出处。原来这里还有“未富先老陷阱”和“福利陷阱”,陷阱真是无处不在。现在的中国真的还是“城乡二元结构”吗?分田单干之前是确切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之后的变化中真的还是吗?真是拿个旧套路,忽悠个老熟人啊。满纸荒唐言,荒谬不知处!
0条回复
人家小个子重点是先富,你富不富要看他那伙人愿不愿意带你才行
0条回复
几十年来,几代老农民工进城打工,把城市建成现代化了,自己却被眼巴巴淘汰了,沦落到了无人怜悯的地步,难道不悲哀吗?勤劳朴实的农民工可曾经是国家的主人翁啊!可现在他们又得到什么红利了呢?谁之罪?
0条回复
进了“笼子”哪里还有路?
0条回复
如果是科技进步导致失业,比如AI替代人的智力、机器替代人的体力 。这是全人类的进步,是势不可挡的人类文明大趋势。但是AI和机器是人类器官(大脑和手)的外延,它们制造的产品,应该让全人类更加文明和富有。工人即使失业了,因为产品极大丰富,他们即使不工作也应该能享受到人类科技文明进步的成果。所以一个负责任的国家,要把这些成果无偿分给大家(社会主义),即使不想这么做,也要建立优厚的福利制度、保险制度等。而不能让AI和机器让少数资本家掌握,让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在资产阶级内部商品严重过剩,在广大无产阶级内部却严格短缺——他们宁愿扔了,也不分给无产阶级。今天我国生产的产品其实已经“严重过剩”了,但这是对少数权贵阶层说的,而对广大工、农来说,却仍消费不起,也就是内需严重不足。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