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未富先老——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
2022年3月18日,《工人日报》刊发文章 《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关于超龄农民工的建筑业 “清退令”很快就成为一个持续性的热点话题。普遍情况下,超龄农民工会在农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且绝大多数农民工只按最低档缴纳个人养老保险,至60岁后可以获得每月100多元养老金,这一养老金水平显然很难养老。
实际上,无论是否超龄,农民工都有一个路在何方的问题。总体来讲,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法获得城镇职工标准的退休金,而是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即使按最高档缴费,60周岁之后发放的养老金每月也不足1000元——这个保障水平不足以让农民工在城镇获得体面养老。根据 《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参保离退休人员13157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56481亿元;2021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16213万人,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715亿元。也就是说,如果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平均发放水平提高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水平,则每年要支付的社保基金将超过10万亿元,即要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如果要将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用于养老,中国就可能会落入 “未富先老”陷阱。因此,超龄农民工路在何方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 “清退令”的问题,而是我们应当如何设计中国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 “未富先老”背景下中国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问题。
一、清退令:保护还是伤害农民工?
截至 2022年3月,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建筑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上海、天津、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江西南昌、湖北荆州等地均作出此项要求。早在2019年,上海市住建委、市人社局和市总工会共同发文,明确规定: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施工作业。2021年5月,上海市再次重申这一要求。之所以各地会出台限制从事建筑业农民工年龄的规定,与建筑工地是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易发区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民工精力、体力、反应能力都会下降,建筑工地已成为超龄农民工安全事故高发地。“清退令”规范建筑行业管理,对于减少安全事故,保障超龄农民工生命安全是有好处的。
全国各地出台建筑业 “清退令”的初衷是出于安全考量,减少安全事故,尤其是降低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根据规定,发生安全事故后要追责,因此,从地方政府管理的角度,清退超龄农民工,降低建筑工地伤亡事故率,直接关系地方政府利益。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出台建筑业 “清退令”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