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这事今天得说了,对外商的好政策能否匀点给农民工?
在海南跟我一块聊天的老头里面有几个经常去村里边搞农村工作的老同志。当谈到农村的一些事情,不免忧心忡忡。有人建议我把河北保定党支部的领导,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讲一讲,我专门讲了一期。今天我想讲一讲,怎么样才能让农民不必离开土地?
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太密切了。今年是改革开放46年,我们是否还应该让土地像从前一样,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疾风暴雨式地推进工业化,但是现在你注意到沿海,正在出现去工业化。就是很多的企业开始对外漂移了,因为沿海很多投资叫无根投资。这个词是温铁军老师的词,意思是形成本地产业结构,他只是吃租的,有租可吃,他就在这吃,没租可吃了,没根嘛,他便跑了。
本来在沿海干活的农民工挣点钱,现在你去工业化了,你挣点钱的农民工,他没有再挣钱的地方了,他只好返乡,这不就回流吗?回村里小城镇了。
温铁军老师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城镇基本建设的条件。包括降低城镇注册登记的门槛,就像自贸区一样,你说你能把对外商的政策搞得那么细那么开放啊,咋都行。尺度那么大,有没有可能你把其中的一小份,你把这个政策给返乡农民,打工的农民,给他们一点行不行?
也就是说,有的地方沿海去工业化了,农民就回来,回来之后你对这些农民如果给他一些国民待遇,不是有利于他回乡创业吗。他回乡创业,小企业起来了不就带动就业吗?
我们有人跑到美国去学小企业,经典理论讲,小企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是大企业的六倍,我们现在是新能源车,锂电池特别高科技,但是都是无人工厂、黑灯工厂,流水线上没人,就是机器在干活,大企业啊,高科技呀,你带动就业不如小企业。
如果我们姑且就按照西方经济学讲,小企业带动就业能力是大企业六倍的话,那你这些返乡的农民,如果你给他一些政策。那农民非农收入是不是就提高了呀?返乡农民是不是就有了一条生计了。农民的就业是不是就不断增加了?而且你不用搞很高成本的城市福利体系。这个有没有道理?
农民早上汽车来了,晚上汽车回家了,不离家嘛,所以也不会留下那么严重的问题。我看到过一个短视频,我看了以后看得鼻子发酸,说年过完了,打工的父母要回城里,孩子那个哭啊。
孩子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任何形式大哭,哭得上不来气,趴在这个父母要走的汽车上跟爸妈说,你别走,不要不要。还有的孩子绝食甚至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您说看着心里觉不觉得难过。但是没办法啊,爸妈要出去挣钱呀,要出去打工啊。
但是如果按照现在这么一个思路,沿海城市出现去工业化,农民返乡了之后我们给他一些政策,是不是这个情况就没那么严重啊。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