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家(一):新生代农民工婚前婚后的变化与困境

2024-03-26 1278 0
作者: 食物天地人 来源: 社会学研究杂志

  以下文章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杂志,作者王欧

  “何以为家”系列一

       食物主权推出“何以为家”系列专题,四篇推文分别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组建、生育困境及沉迷赌博等问题。这四篇文章都指出了农民工的双重困境:出于生计需要,要在城市工作却难以留在城市,因为要成家、抚育后代、赡养父母又需要回到乡村,可是生活习惯却已经城市化。

       食物主权认为,仅把问题归咎于“城乡二元结构”是不够的。新生代工友们与父母辈之间的观念分歧逐渐增大,找工作的难度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消费花样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生代工友们的成家成本也在增大,家庭生活的安稳性、幸福感却在减少。看上去,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会面临不同的问题,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却是一致的:资本的压榨。无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在城市,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充斥着市场竞争,生活的各个阶段,都需要钱。乡村不是避风港,城市也不是理想的目的地。

       在农民工家庭与个体的困境面前,既无法寄托于市场化改善他们的境遇,也不应该把这些困境归咎于他们自身。要打破城乡割裂局面,不仅要追求制度性改革,还要积极呼吁重建城乡共同体,让农民工们不至于在劳动力再生产过程中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困局。

  导 语

  婚姻成为新生代农民工们的“成人礼”,艰苦劳作、节俭消费、牺牲个体亲密关系和重构社会网络是婚后生活方式的核心内容。当“打工仔”变“当家人”,他们不再频繁更换工作,不再沉迷都市化的消费娱乐活动,也不再追求浪漫爱情与欲望满足的亲密关系,而是转向以家为中心的生活方式。而“打工妹”变成“家里人”,她们面临打工生涯断裂、长期留守和承担各项无酬家务劳动的困境,滑向更为弱势的地位。

  文章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艰难的家庭化转型,源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严苛限制——城市并不承担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力再生产负担,如生育、抚育、子女教育等,迫使他们回到农村老家;乡村将他们进一步导入乡土世代绵续的传统之中,让他们承担家庭绵续与发展要求。而难以成家的“光棍汉”们,则逐渐沉入劳动力市场底层,成为与乡土文明相疏离、寄居在城市底层的边缘群体。

  然而,社会学分析中经常出现的“城乡二元结构”或许也值得深入反思。城与乡、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思想观念之间的对立往往遮蔽了资本主义加剧社会分化的逻辑。恰恰是同一个资本逻辑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在日益倒退的市场丛林中,不能把个体的失范归咎于个人,也不能指望个体的超越完全在于个人。打破城乡割裂的迷思,须认识到我们是这个野蛮丛林的命运共同体,要为开辟新天地而努力行动。

查看余下9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