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建昌营村:依靠集体经济实现了“多数人的现代化”
谢小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的《中国村庄》杂志2024年第7期和第10期,刊登了两篇介绍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区建昌营村的文章。建昌营村80年代初,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拒绝了分田单干,保住了集体经济。202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了9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万元。建昌营村是中国成千上万个依靠集体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村庄之一。依靠集体经济,提高了借助科学技术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了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村民们基本实现了有尊严的城镇化,基本实现了多数人的现代化。
新故相推舒画卷,青山绿水展新颜。
内蒙古赤峰市建昌营村,位于蒙、晋、辽三省交界处,是元宝山区66个行政村之一。总面积6.66平方公里,下辖11个村民组,共有2420户6536人。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210人。202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9亿元,村集体收入19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万元,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建昌营村党委书记姚志军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沿着这样的发展方向,建昌营村把产业振兴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红色引擎”,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群众富、乡村美”的崭新时代画卷。
以“党建引领”为笔描绘乡村振兴“组织画卷”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要以“党建引领”为笔,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建昌营村以“两委”换届为契机,推选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型人才进入村班子,并推动实现“一肩挑”,同步选配“乡招村用”等3名年轻大学生进入村班子,调优班子强堡垒,让队伍年轻化、活力化。同时,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浙江、湖南等先进地区挂职锻炼、考察学习,积极参加“村长”论坛并承办执委会问计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对上做好顶层建设,对下狠抓规范赢民心,针对以往集体资产体量大、管理难、群众有猜忌等问题,村党委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村级资产管理公司,对村组“三资”进行摸底建账,实施公司化运营,定期审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全程透明,更好地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
以“党建引领”为笔描绘乡村振兴“红色风帆”
党员干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是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落实到基层最后一公里的推动者、执行者、落实者。建昌营村重点依托原有村组管理层级,将11个村民组和产业集中区划分为6个网格,做到网格与党组织一一对应。结合“三会一课”等制度,定期调度进展、评价实效,细化工作流程,明确职责任务,并通过核发绩效补助,激发网格员工作热情。目前,依托线下定期入户排查机制,通过“党群网格通”线上实时收集渠道,发现和受理群众民生治理诉求,真正实现100%基层化解“零上交”。在此基础上,建昌营村积极联系融合共建力量进网入格,开展各具特色活动,如近日举行的“建昌营村基层治理网格员晒绩比拼擂台赛”,依托活动提高了全村网格员履职能力和服务意识,实现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等信息做到“一口清”,通过“比学赶帮超”更好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看得见的治理”营造“看得见的风景”,让全村上下成为互帮互助的“一家人”。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