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单干的农民为什么富不起来?


  今日早上看了一个视频,讲的是“农民为什么富不起来?”主播从粮食与其它商品价格,特别是房价、医疗等刚需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和粮食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进行了对比。粮价(例如小麦)的上涨幅度很小,而种粮成本则上涨很多,从而导致了农民收入的减少。这是市场变化造成农民收入减少的主要要求。

  但这只是农民富不起来的一个表面化的原因。

  农民富不起来的实质性的原因是,在农村改革之后,由于长期保持了农户个体经营的模式,这一模式客观上限制了农民的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从而导致了农民收入不能随着市场化的环境形成而不断提高。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以种水稻为例,平均产量如果以每亩600公斤计算,假如市场价格为3元/公斤,产值为1800元/亩。除去种子费用100元、耕费用200元,化肥180元,农药50元,收割150元,雇佣人工80元计算,总成本为1280元。净收入为520元。在苏南地区,一般种植为两季,一季为水稻,一季为小麦。如果小麦的净收入为150元,那一年种植一亩地的总收入就是670元。如果每人每年种植10亩地,收入为6700元,这相当于打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收入;如果每人每年种植水平达到100亩地,则为67000元。其收入相当于一个每月5583元工资的打工人的收入。由此可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力的水平才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早在1974年的时候,那时我读初中,到当时的江苏丹阳练湖农场参观,那时的农场由于实行了大型机械化作业,农场职工平均每年种植水平达到了百亩之上。为什么当时农场职工的劳动生产力能这么高呢?与当时生产队相比,它是大田块种植,一块田有一、二百亩大,收割麦子用的是大型农业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一丈宽的轮子正好与机器收割宽度相同,脱粒好的麦子由收割机上的输出管直接输出到随收割机并行的卡车车厢内,然后送到社场上。作业效率非常高。同时农场上那时已经用上了除草剂和较多的化肥,在除草等田间管理和积肥上节省了大量人工。当时的生产队则平均每人每年种植水平不过二、三亩田而已。

  从1974年到现在,过去近50年了,同样是苏南地区,现在农村的农民劳动生产力怎样?事实上还是与过去还是差不多。

  现在的农村,除草剂也普遍使用了,化肥也大量使用了,农业作业机械的供应自然也不成问题。但是,因为局限于农户个体经营模式,田块都是碎片化的,大的田块二、三亩,小的只有几分田。而且家庭个体种植,就那几亩责任田,置办机械吧,又不合算;不置办机械吧,只好请外来的机械来作业,因为田块太小而出不了效率,开始两年人家来了,后来人家就不愿意了;因而对许多家庭来说,要么是人工种植,要么就是抛荒,没有几个人愿意去采用原始方式种植。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