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赢的几次劳动争议官司(四)
两万元一份的报纸有人买?
2008年1月份,在丰台总部基地办公的《家长周刊》报招聘编辑部副主任,我去应聘面试的时候,实际上是考试写了一篇文章,不过呢,我拿了此前担任主编的《城市之间》杂志去,起了作用。因为报社主编后来说她看我在正规杂志当过主编,我写作也比另一个应聘者强,就录用了我——我之前还去中国地产资本杂志应聘记者编辑,但曾应他们要求提交过办刊设想思路,可一直到两月后才突然通知我去当主编,而且是跟前主编交接,我当然不干呢——我跟前主编(当时面试我的)一面之交,怎好参与把他赶走?
面试《家长周刊》报的时候,老太婆主编跟我说,她工资每个月固定八千元,报社其他编辑记者,包括主任副主任(我)基本工资都是两千元(另有通讯交通补贴四百元左右),再按照工龄每一年增加200元。我算了一下,我月薪将近六千元钱了,但等我上班一个月后发工资才不到五千元。原来,公司从我1998年进媒体开始算工龄工资,这很扯淡,这样收入就缩水呀,但此时我已经上班,无法选择。
《家长周刊》报原是《北京现代教育报》周末刊,拿出来与民营企业合作创办的报纸,每周出版一期十六个版。
民企老总实际上想办一个考试报,帮助高考生考上大学,所以他开会说,报纸卖2元钱不算贵,你就是卖两万元一份也有人买——如果你一篇文章让家长读了帮孩子考上大学,你说他愿不愿意花2万块钱买你的报纸?
——不过,在我后来独自操盘的情况下,县官不如现管,我把这分报纸做成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内容平分秋色之品。
我刚去的时候,小主任实际比我小10岁,当时他“坚决”要让我当主任、他当副主任,我真的坚决不干!因为我应聘的就是副主任,如果我去就把人家改成副的,觉得不太好。小主任来自《知心姐姐》杂志编辑,之前当过《花卉》报记者,北京科技学院(在燕郊)毕业。
我去了就发现很多问题,主编原来武汉晚报记者出身,文字功底不强(可能电脑应用也不熟练),市场化媒体经验不够,也不知道什么关系来当主编——我记得她看到我的《城市之间》杂志时说,她的一个朋友交了狗屎运,遇到一个老板年薪五十万让其帮办一本杂志——我当时想,她是不是也交了狗屎运当上《家长周刊》报主编?
兼职副主编(北青报教育版主编)很忙,所以一般只有出报排版才来,采编会有时来了一会接到电话就走了(每次来开会给一千元、当时令我眼红),但他比主编其实更专业。
还有一位北青报记者负责《家长周刊》报调查版两个版面内容,其实基本都是在北青报发过的稿件,改头换面来这里再发一次,所以,文章都比较粗疏,每次我都要帮他修改一些,他每个月在这里挣到四五千元稿费(我很眼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