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如何不通过资本创造价值?


  在头条上,有一位叫做自若葡萄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劳动者能不能不通过‘资本’之下的劳动创造‘剩余价值’!这是个关键问题!‘劳动者’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产品)他就能一点一点地富裕起来,甚至可能成为‘有产阶级’(即资本家),然后才有可能去剥削‘剩余价值’”!

  在这里,这位网友实质上提出了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问题。

  劳动者能不能不通过资本创造价值?来满足自己富裕的要求呢?

  回答是非常肯定的。

  对于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实际上已经作了明确的表达:

  “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第39页,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1949年出版)。

  马克思恩格斯用两句话简洁地说明了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和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的根本区别。

  这里的共产主义社会,可以理解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或者理解为劳动阶级的社会。活的劳动是指生产劳动,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是指生产资料。

  在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居于支配地位,劳动者只是满足资产增殖要求的手段而已,它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的作用相类似。其生产目的就是资产增殖一一即获取剩余价值。以资产者为主的生产方式,也叫剩余价值的生产方式。而资产者获取剩余价值的资产称为资本。因此,以资产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叫做资本的生产方式。资本的生产方式有两个基本类别:由资产者个体经营的资本生产方式叫做资本家独资经营的生产方式;由多个资产者合资经营的资本生产方式叫做合伙经营方式或股份制生产方式。

  在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中,则刚好相反,是生产劳动居于支配地位而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只是满足劳动者消费需要的手段而已。在这里的生产目的是劳动者受益一一即获取消费价值。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叫做消费价值生产方式。而劳动者获取消费价值的劳动投入能力称为工本。因此,以劳动者为主的生产方式也叫工本的生产方式。与资产者为主的生产方式相类似,以劳动者为主体的生产方式也可以区分为两类,由单个或家庭劳动者经营的生产方式叫个体经营方式,例如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包干户;由多个劳动者合作劳动、集体经营的生产方式叫做集体生产方式,例如改革之前的生产队。

查看余下6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