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要学会驾驭私人资本
读到张文木教授在其头条中所说“共产党人要能驾驭资本”,感觉所言极是。对于资本,共产党人必须要能够驾驭,而且应该善于驾驭。
从历史上看,自从中国共产党人创建革命根据地以来,要解决红军与革命队伍中的经费问题,就要学会开发经济。而在当时的旧中国,共产党人要开发经济就必然离不开驾驭资本。土地革命时期,虽然当时与根据地有关联的资本都是小资本,但小资本也是资本,如果搞得不好,也会影响革命队伍与革命根据地的经济收入。如果根据地在经济上出了较大问题,就会在政治上犯下关门主义的错误,更会影响革命斗争过程中的经费使用数额。
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与抗日民主政府也要解决经济问题,解决吃饭问题。除了在政策上实施减租减息之外,发展经济,解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吃饭问题,同样也离不开对资本的驾驭问题。这时的一些开明士绅,有很多是地主兼资本家。他们手中有资本,会经商。因此,把他们的从事资本经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边区的经济建设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当时共产党人同样必须学会驾驭资本。
在革命战争年代,驾驭资本的问题并不是党的工作重点,但党的工作中已经不可能缺少这一块了。特别是在那个年代,要做好经济工作,有效地驾驭资本确实是一项较为艰巨的工作,而且是政策性极强的工作。搞得不好,就可能犯政策上的错误,特别是“左”倾错误。
1949年9月29日,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时候,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部分特别提到,国家为了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应该“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可以看出,《共同纲领》中的这一段论述,就是表明,我们对包括私人资本主义在内的各项经济成分,都要有机地组合起来,为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共同贡献力量。这也可以说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表述一种驾驭资本的可能性与必然性。
1950年4月12日,毛主席在全国统战会议有关工商组的发言记录稿上,做了许多批示。这些批示的主要精神是,今天的斗争对象不是资产阶级,而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对民族资产阶级有斗争,但必须要团结,是既有斗争,又有团结。国营经济在当时不可能无限制发展,必须同时利用私人资本。从这些批示中,我们看到毛主席关于驾驭私人资本的极强的政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