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宝治: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探究
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探究
洪宝治
(该文章于2022年12月发表于《人工智能与数据合规及应用》)
摘要:针对人工智能和心理健康服务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讨心理健康服务中应用人工智能的一系列问题。现阶段,不仅数据收集、建立模型以及数据分析领域大规模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方面也有所涉猎,并且能够发挥缓解医疗压力、以及减少污名化的作用,同时能够适用于特殊时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人类对精神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服务;应用探究
跟随国内教育信息化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也获得较大发展,并在各个领域中得到良好的应用空间,尤其在心理健康领域,国内个别小学已经在心理健康服务中引进人工智能服务,通过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图像及语音识别等技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为解决当前阶段学生心理健康做出较大贡献,为建设智慧校园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提供重要支持。
1、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
1.1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相关理论
人工智能心理咨询依托智能机器人或者对话系统针对不同用户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赋予人工机器人心理咨询功能,通过与用户对话产生心理咨询内容。所以,人工智能服务于心理咨询时需要技术与理论基础相结合[1]。由理论层面来讲,现阶段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相关理论需要在常规心理理论向智能化心理咨询范围拓展的基础上构建而成,不仅包含解释水平理论,同时是在Hill助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情绪对话模型。
1.2人工智能心理咨询技术
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建立在人工智能技术所涉及的人工神经网络、模拟识别以及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基础上,针对用户行为线索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分析模型,从而有效判断用户心理特征[2]。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可以利用模式识别功能,在用户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时将所识别的肢体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语言,为信息分析环节提供充足的信息基础;人工神经网络会将所有咨询的历史案例集中在一起,通过机器学习所积累的心理问题机理,在用户咨询过程中主动探索现存数据中的相关规律。
2、人工智能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应用
2.1多样化心理健康数据的收集
2.1.1感官数据
感官数据来源于心率传感器以及身体活动传感器,同时可以通过其他移动应用程序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对个体精神状态、认知能力、情感感知及行为能力进行动态评估。生态瞬时评估就是利用智能手机或者智能手表等数据收集工具在自然环境中实时收集相关信息,其中包含用户情绪状态、心肺功能、组织氧合、运动模式以及汗液分析等,通过收集生物标志物并针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及时判断用户精神障碍,并给予科学干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