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整版报道:奋战在抗疫前线的中医三院士
他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带领团队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抗疫主战场发挥领军作用。
他们是院士,也是战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所指出的,在湖北和武汉人民遭受疫情打击的关键关头,广大医务工作者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今天《人民日报》整版报道了他们!让我们走近几位奋战在湖北保卫战一线的中医院士,听他们讲述抗疫故事,感受那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张伯礼院士
“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张伯礼院士指导医生用中医药。杨丰文摄(人民视觉)
他是张伯礼,推动中医药进方舱医院,探索中西医联合诊治。在武汉做完胆囊摘除手术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1月中下旬,武汉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大医院人满为患,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交叉感染风险大。
1月27日,7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来到武汉。看到这种情况,他及时提出建议,对“四类人员”进行分层、分类管理,集中隔离;对确诊的患者按照轻症、重症分开治疗;卫生资源紧张,可以适当改造酒店、学校,加以利用。
张伯礼介绍说:“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建议对‘四类人员’全部使用中药治疗。无论是普通感冒、流感还是新冠肺炎,中药都有一定的疗效。他们吃上了中药,稳住了情绪,很多人服药一两天后退了烧,也就不恐慌了。”
随着确诊患者越来越多,武汉开始建设方舱医院收治患者。张伯礼和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刘清泉写了请战书,提出中医药进入方舱医院,也可以由中医来承办方舱医院。
中央指导组同意后,组建了第一支中医医疗队,筹建了江夏方舱医院,里面主要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在武汉,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看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很多人获益,我很欣慰。”
指导临床、进入隔离病区察看患者、亲自拟方、巡查医院、组织协调救治、参加研讨会议……这是张伯礼在武汉每日工作的常态。“每天都是高负荷运转,连轴转,筹建方舱医院,有时赶不上吃饭,就泡碗方便面。”张伯礼说。
2月15日凌晨,张伯礼突然感到腹痛难忍。那一段时间,武汉气温骤降,还下起了雪。中医方舱医院开舱不久,内部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医护人员的培训磨合、病区设置、水电厕等设施的完善等。“应该是在方舱医院着了凉。当疼痛集中在胆囊区时,我说坏了,可能是胆囊炎发作了。”张伯礼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