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新冠病人都不需要使用西药”,这位大学校长说的在理
4月24日,上海举办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会议以主会场+分会场视频连线的形式召开,会上,参与一线抗疫的院士专家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蒋华良等做了主题发言,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显示了中医药参与抗疫的优秀成绩。除此之外,上海中医药大学徐建光校长、南京中医药大学胡刚校长、浙江中医药大学陈忠校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等多地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中西医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黄红书记致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出席并讲话。
“绝大多数病人都不需要使用西药”,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医学学会会长徐建光这么说。但徐校长还说:“但并不是拒绝西医”,而且他强调,中西医优势互补,互为对方创造条件。
正如,我们能比较快的取得阶段性胜利,输出有效的中国经验,原因有多个,其中之一就是中西医结合的方案。
那徐校长为什么会说“绝大多数病人都不需要使用西药”呢?我们来看看徐校长此观点所依据的事实。
第一,我国新冠肺炎患者轻型、普通型占90%以上
在战疫的总结阶段,我们回过头去看我国新冠肺炎患者各种分型所占比例,可以得到几点很重要的启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占90%以上,也就是说重型、危重型患者占比不到10%。能够将重型危重型患者比例控制到这样一个低水平,中国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主战区大概用了20天的时间就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虽然只有八个字,但这背后是国家集体动员的自上而下的统一行动,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方舱医院、社区防控等等。
其次,是中医药的大面积介入、是仝小林院士牵头的“武昌模式”社区防控经验、是清肺排毒汤的边临床边研究、是江夏方舱医院的零转重症经验。
比如,“武昌模式”带来的直接效果,武昌的疑似病人确诊率,1月28日90%多,2月2日隔离点仝小林院士研发的武汉1号方全覆盖之后,到2月6日的确诊率就降到了30%多点,到3月5日,就只有3%了。这意味着武昌区绝大多数疑似患者来不及转化为确诊病例,就已经治好了。
再比如,唯一一家中医整建制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在26天运营中收治564人,治愈482人,治愈率85%(其余方舱平均治愈率70%)。82人(含14名有基础病)尚未达出舱标准而转至定点医院。更主要的是,江夏方舱做到了零转重症,是16个方舱中唯一实现零转重症的。江夏中医方舱,中医药覆盖100%,其治疗经验分享给其他方舱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后,其他方舱的转重率也下来了,平均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