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医的荣誉!张伯礼院士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据新华社消息,为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党中央决定开展“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
一共4人,其中,中医界代表张伯礼院士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此外,钟南山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张定宇、陈薇为另外2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国家荣誉称号,是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
国家荣誉称号一般每5年授予1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周年时进行,有需要时可以及时授予。今年是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首次集中评选颁授,在国庆前夕将举行隆重的颁授仪式。
从武汉一线抗疫走过来的张伯礼院士,默默地贡献着中医人的力量,从2020年初到现在,他一路走来,以他的正直、乐观、甘于奉献,体现了真正的中医人特有的优秀品质,走进了千千万的你我心中。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指导抗疫的张伯礼院士接到国家防控指导组电话,临危受命,当晚奔赴武汉一线。4月16日下午,张伯礼院士返回天津。72岁的张伯礼院士在抗疫一线整整奋战了82个日夜。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张伯礼院士就深入到医院、社区,给病人会诊,实地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研究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
是他提出必须马上对病患分类分层管理、集中隔离;是他建议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是他和仝小林等力排众议、建议给患者普遍服用中药,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是他和刘清泉主动请缨,提出建立中医方舱医院,打破西医垄断,在方舱医院休舱之时,创下了患者零回头、零病亡、零转重症、零复阳以及医护人员零感染的所有方舱最佳成绩,而其他方舱重症转化率平均在7%左右;也是他一开始就提出中医采取单独承包病区的方式救治患者,让中医能够在后来拿确切的疗效和数据说话,方便对比——如,同样是重症危重症患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中医队的治愈率,是同期同济、协和的3倍以上。
2月16日,张伯礼院士因劳累过度,导致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轻伤不下火线的张伯礼院士坚持不肯离开岗位,在中央指导组的强令下才“被迫”接受治疗。此时胆囊已经化脓、胆管结石嵌顿坏疽。中医人并不排斥西医,他在接受了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前他坚持自己签字,不肯告诉家人病情。
术后第3天,张伯礼院士因为腿部出现血栓,无法下床行走,但他仍未放下抗疫工作,病床便成了他的工作台。那几天,正值他的医疗团队与科技部合作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项目进行到关键时期,容不得他喘息片刻。腿病发作的事情早有先兆,但张伯礼并未告诉同事,在后来接受央视采访时,主持人问为什么?他说怕动揺军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