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发文 | 中医药课程入临床专业必修课/提高中医经典比重
据新华社消息,2020年9月22日,习主席主持召开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习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在卫生领域,习主席在讲话中再次提到: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922座谈会 来源:新华网
经历2020年新冠大考,中医药再一次展现出在突发传染性疾病中的优势和力量,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的医疗体系及应对机制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一些不足,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势在必行,这其中,中医药体系方面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高领导人重视中华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兼之在新冠大考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中医药的发展势必迎来良好的时机。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就有不少利于中医药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1、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
《意见》提到:推进医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强化对医学生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传染病防控知识等教育,组织编写传染病学等医学类精品教材,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
这里可以看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及传染病学等再一次受到很高的重视。笔者不止一次看到,在总结这次抗疫经验中,有不少传染病学科的医生都说过,之前医院的感染科属于冷门科室,但实际上,一旦出现重大的公共卫生时间,感染科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所以,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人才培养。
将中医药课程列入临床类专业必修课程也是意义重大。在抗疫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医专家们都说过,我国的中医史就是一部抗疫史,我们有几千年的抗疫史,有前人负重前行战胜疫情的宝贵的厚重的经验。在抗击新冠中出现的“三方”:清肺排毒汤、宣肺败毒方、化湿败毒方,都是中医人在中医经典中守正创新开发出来的疗效显著的中药方剂。这些都是最好的临床证明。
这也是为更好的中西医结合打个基础,至少我们可以报一些期望,如此培养出来的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之时,可以兼有一定的中医整体思维。
2、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
《意见》提到: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强化中医药专业在中医药院校中的主体地位,集中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中医药主干专业。
这里面包括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如:支持加强对中医药传统文化功底深厚、热爱中医的优秀学生的选拔培养;强化传承,把中医药经典能力培养作为重点,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强化学生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学习制度;支持编写一批符合中医药教育规律的核心课程教材等。
社会上挺流行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话表达了很多意思,其他暂且不论,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学医很辛苦。学中医就更不必说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那些有功底的、热爱中医的学生,加强选拔培养则意味着更有效的人才输出。
此前,中医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西”轻“中”的模式,这种模式更容易使学生陷入困惑。中医经典的学习时间过少,多数西医课程是必修课,而中医经典科目却成了选修课。这也不得不说是中医教育必须反思的一个地方。
在2013年,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曾经去拜访过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就中医教育有过一次谈话。其中,邓老就谈到中医院校教育中对中医经典学习的不合理安排。他说:最大的错误就是把四大经典只作为基础课,而不是作为临床课,严重脱离了四大经典对临床的启迪、指导与在临床中的实际运用。
徐安龙更是提到,有的专业还将四大经典作为选修课,还有的专业甚至不开设。这也都充分说明许多院校对四大经典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
如此下去,中医的味道就越来越淡了。
所以说,最新发布的《意见》,要提高中医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将中医药经典融入中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应将是一个很大的改善。
此外,《意见》中还提到:将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培养少而精、高层次、高水平的中西医结合人才;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性中医药人才培养。
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各有优势,毛主席时代就做了很多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工作,并且也产生了很多有益于人民健康的技术创新。
《意见》让我们看到,国家在更加重视中医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院校教育在进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