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表长篇报道: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

2021-02-25 4567 0
作者: 记者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新华社记者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

  千百年来肆虐的绝对贫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传奇——

  8年,近1亿人脱贫,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做到。

  战地黄花分外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铁血壮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脱贫攻坚伟大决战中,习近平总书记以宽广历史视野和深厚人民情怀,勇担使命,掌舵领航,挂帅出征

  贵州黔西县化屋村,大山深处春意浓。

  这座苗族村寨群山阻隔、险流环绕,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3.6%,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业,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这是2021年2月20日在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拍摄的化屋村麻窝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这里考察脱贫后的情况。

  村民赵玉学一家4年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住进二层小楼。赵玉学告诉总书记,现在夫妻二人在外地打工,一年收入4万多元,3个孩子的学费和食宿费全免。总书记笑着说:“祝你们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加幸福、更加甜美!”

  一句祝福,满是牵挂,饱含希望。

  在泱泱大国领航者心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永远最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坦露心迹:“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扶贫始终是习近平同志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花的精力最多。

  基层工作期间,在陕北梁家河,他最大心愿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在河北正定,他甘冒风险也要摘掉“高产穷县”帽子;在福建宁德,他探索“弱鸟先飞”的脱贫路。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掷地有声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2019年8月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赵鸿宇 摄

  一个多月后,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太行山深处。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是当地有名的特困村,608口人中428人属贫困人口,这里的贫困状况令习近平总书记非常揪心。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