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官威频繁曝光 如何让学生干部回到该有的样子?
大学学生干部耍官威的事,近期频繁曝光,高校和社会各界努力寻找学生会去官威的良方——
如何让学生干部回到该有的样子?
近段时间,有关大学学生会干部耍官威的事,频繁曝光。如广东一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充满“官僚气”;成都某高校学生在微信群里因为称呼某学生会主席为“学长”而被骂;学生因在群内回复学生干部“哈哈哈”三字,被对方要求“不给一个理由”就罚交400字检讨。浙大学生会某社团干部被曝斥责赞助商,聊天时“官威毕显”……
人们不解:一些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学生会干部究竟怎么了?针对频频爆出的各种“学生官”事件,国内数十所高校联合发起学生干部自律公约,公约要求各校学生会反对“官”本位思想作风,打造一支优秀的工作骨干队伍。这样的自律公约当然是好事,但仅仅依靠公约,能否扭转一些学生会的官僚化倾向?
“搞好关系,才能升得快”?
“我身边没有这么极端的现象,但学生干部身上的官僚之风的确不可回避。”18岁的李想刚刚在成都一所大学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在师哥师姐的引导下,一步步参加竞选成为所在学院的一名纪检部学生干部。怀揣着锻炼自己、增长见识的初衷走进学生会,时间一久却觉得其中变了味道。尽管自己所在的学生会圈子没有可怕的“官霸”,但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实在也很难说得上是“风清气正”。
“要想进步获得机会,和高年级学长尤其是担当学生会干部的学长必须搞好关系,私下请客吃饭聚餐是常事。”李想感叹,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高年级学生会干部手里的推荐权对新生干部的选拔几乎起着决定性作用,“团委老师又能认识几个新生?还不都是主要靠学生会干部推进工作!”
“饭桌上探探口风,获得点‘内部’消息,平日里递几包烟,相互之间关系近了,也就什么事都能好办一些……”回想起自己的竞选过程,李想称,“纪检部是大部,新生一次入选了45名干事,如果你提前混了个脸熟,自然更容易进入这个圈子”。
明年上半年纪检部将要在新生干事里选举副部长,李想跃跃欲试,他的计划是“重点要和学生会主席、分管部长搞好关系”,因为这样获选的可能性更大,“搞好关系,才能升得快”。
利益面前,部分学生有了“钻营”目标
学生会是中国中等和高等学校学生的群众组织,学生会干部本应从学生中来再回归学生群体提供服务,然而,一些学生会干部身上却染上了“官气”。
此前,一份来自某著名高校学生会官微的学生会2018~2019学年干部选拔公告,公示了对200多名学生的任命。公告之上,学生干部分属学生会的秘书机构、组成部门、办事机构、直属团体和由机构管理的学生会部门。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部分,公告还特别标注了一些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这份措辞和内容颇为“成熟”的任命公告随即引发舆论热议,批评声直指其做法官僚化,并提出了“深陷官僚化的学生会还能代表学生的利益吗”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