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魅力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身处这样一个伟大历史节点,不能不让我们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究竟是什么使得中华民族获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动力源泉?一个归根结底的答案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散发着共产主义理想的价值光芒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个重大论断不仅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美好憧憬,而且揭示了共产主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的时代意义。
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一直是马克思恩格斯思考和创作的思想主线。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提出劳动应该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是一种“异化的劳动”,必然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在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及其物质生产出发,揭示了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别指出分工是劳动异化的根源。只有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与发展,才能消灭分工从而扬弃人的劳动的异化。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恩格斯从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分析人的发展将依次经过前资本主义(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依赖性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阶段”。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够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可以认为,“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提出,既是对《共产党宣言》中“两个必然”思想的丰富和补充,从而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科学地指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进程和“现实的运动”。总之,在马克思的宏大视野里,人类社会发展总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对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人的联合体。与此同时,每一阶段的发生、发展乃至于消亡,又都建基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之上。由此,人类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类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和社会理想,从而也就构成了共产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