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能否坐飞机?九大专家“会诊”精神病人的限制和保护
央视网消息(记者张恪忞 实习记者冯松毅):7月17日中午,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家工委QQ群里异常热闹,大家热议的话题是近日国航上发生的那起特殊的“言语冲突风波”。关于“精神病人该不该乘飞机?”“如何平衡公共安全和精神病人个人权益保护?”“精神病人如何有尊严地生活?”等问题,精神病康复期患者及其家属各抒己见。
“能不能建立黑名单制度,把有不良经历的精神病人列入黑名单,而不是把一千多万精神病人一棍子打死。再有,能不能设立精神病人专门的席位,方便民航部门管理。”来自山西的岁月如歌(化名)说。
“精神病人坐飞机可以提前去医院开张病情稳定的证明,在安检的时候如果通过不了就拿出证明,证明自己是康复者,不是发病期。”江苏的向阳树(化名)说。
“这是一个个例,不是普遍现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一个人,就限制所有精神病人。我们是病人,不是犯人,乘坐高铁,去电影院、商场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是康复期的病人,请宽容以待。”来自江苏的程元(化名)说。
……
参加这次线上视频讨论的精神病康复期患者及家属有22人,群在线人数近400人。这个话题关乎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事件回顾
7月13日,编剧李亚玲发布微博称,7月12日,她在乘坐国航航班从成都飞往北京时,一名自称“国航监督员”的女性乘客牛某因有乘客在飞机滑行阶段打电话、玩手机而与他们乘客发生言语冲突。首都机场警方在飞机落地后带走相关人员到派出所调查,几位乘客因此“滞留将近7小时”。
7月15日,国航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牛某作为乘客对飞行过程中其他乘客的不法行为作出监督是正确的,但行为方式不恰当,整个事件属于乘客之间的冲突。在此过程中,机组的处置尽职尽责。国航方面解释,列入“飞行黑名单”有严格的要求,不经过司法机关判决,国航没有权利拒绝精神障碍患者登机。对于乘客李亚玲不好的乘机体验,国航表示歉意,但无法赔偿。
7月17日有消息称,国航“监督员”事件继续发酵,当事人李亚玲再度在微博发声,并喊话国航:“别黑人黑己了!请国航正视维权乘客的正当诉求”。
我们注意到,此事件的核心是:如何既确保公共安全又尊重和保护精神病人的合理权益?央视网记者听取多位专家观点,审视个案,超越个案,希望受众更理性地对待此类事件。
专家观点
对精神障碍患者要“区别对待”
孙毅,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司法精神病学学组副组长、精神病学专家、北京回龙观医院司法鉴定科主任、主任医师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