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 “黑名单”制度日趋完善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审议通过“黑名单”制度日趋完善
用法治手段治理欠薪顽疾
● 根治欠薪需用铁腕,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加大对欠薪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人社部出台《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定办法》,并会同发改委签订联合惩戒备忘录,对拖欠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实行“黑名单”管理
● 各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及时有效沟通信息,充分利用现代化数据库,做好信用评估与失信登记。为了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除了要对失信企业进行惩罚外,还可以对诚信企业作出褒奖,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
|
● 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一个长期任务,除了需要国家对相关法律法规不断进行完善细化之外,还需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进来,共同解决、防治。只有真正做到市场主体自律、政府依法监管、社会协同监督、司法联合惩处,才能切实保障农民工获取劳动报酬的权益
本报记者 杜 晓
本报实习生 邓清月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草案)》,明确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要求按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该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未满足施工所需资金安排的,不得开工建设或颁发施工许可证,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对拒不支付拖欠工资的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每逢岁末年初,农民工欠薪问题就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治理力度持续加大,“黑名单”制度日趋完善,农民工权益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民工群体处于弱势
齐抓共管治理欠薪
“等了两个月,工资总算是到手了。”务工人员刘强(化名)高兴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刘强来自广西山区,为了改善家中生活条件而来到建筑工地务工。据了解,刘强所在的公司两年前投资了目前的建筑项目,随后该公司和劳务公司签订合同,劳务公司负责施工人员的分派,刘强就是其中一员。
“家里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读书。我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每天起早贪黑,一年到头全靠这点血汗钱养家糊口。”刘强说,几个月前,当他得知工资有可能被拖欠时,感到心乱如麻却又无能为力。
“后来我了解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些材料由于市场波动大幅度涨价,公司总体预算不足,需要对预算进行增补,报相关部门审核,但中间又出现各种多角债,于是拖欠了我们的工资。”刘强说。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