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冠肺炎药物研发有突破
北京大学团队带头人谢晓亮称,如果顺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发出强效药。
当下全球科研正兵分两路,瞄准疫苗和药物两大方向加速冲刺。药物及疫苗研发进展此起彼伏,疫苗可能年底产生,但目前还未出现特效药。
5月18日,北京大学及合作单位宣布科研抗疫重要进展,筛选出高活性中和抗体通过动物实验,有望成为新冠肺炎强效药。5月20日,这支高校科研团队的带头人、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在其北京大学的办公室接受了《环球时报》的专访。
资料图
谢晓亮团队的研发成果已于5月17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北京大学表示“这是科学抗疫的一个重要阶段性成果”。而取得这一成绩谢晓亮团队及其合作者用了不到三个月。
谢晓亮团队的研发成果已于5月17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杂志上
谢晓亮表示,目前动物实验结果非常理想,正在积极推进临床实验。如果顺利,有望在今年冬季成功研发出强效药。
北京大学领衔合作团队在其18日的公告中称,已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中和抗体由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可以有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谢晓亮解释道,“中和抗体的作用就是牢牢地结合到新冠病毒上,改变其功能,阻止病毒侵入细胞。”
在疫情暴发后,很多实验室都在攻关疫苗,但由于疫苗给健康人注射,需要绝对安全,门槛高,研发周期长。谢晓亮团队选择了研发特效药,利用他们擅长的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康复期病人血液中寻找中和抗体。“我们的目标是快速找到并制备高纯度中和抗体,作为药物,代替血浆给病人注射。”
血浆中的抗体不计其数,种类约有10的7-8次方之多。在血浆中寻找中和抗体犹如大海捞针,绝非易事。两个月来谢晓亮团队不分昼夜高强度工作,终于找到快速高效的筛选办法。北京佑安医院作为重要合作伙伴,提供了宝贵的康复期病人血浆。
为了攻克技术难点,提高效率,科研团队不断试错,未有退缩。谢晓亮介绍说,一开始筛出的抗体只有1%符合要求。为了提高效率他们改变思路,用磁珠聚集等办法来筛选高活性的中和抗体,成功将效率提升到20%。但他们并未满足,最终筛选效率达到90%。
根据北京大学网站信息,谢晓亮团队利用其在单细胞基因组学的专长,联合佑安医院,从60位康复期病人身上筛选出8558种病毒蛋白结合抗体序列,成功找出14株高活性的中和抗体。
北京大学网站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