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刊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的重要原创性贡献之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其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我们党是执政党,抓好经济工作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只有毫不动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引领中国经济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定海神针”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有着坚实的理论、制度、历史和现实基础,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定海神针”。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揭示了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从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执政党,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经济工作”“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和政治高度统一的辩证关系,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为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的重要体现。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的。党在全面领导经济工作的过程中,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出发,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体制机制,既彰显了制度优势,也有利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