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病态“加班文化”怎么形成如何解?

2023-04-08 1865 4
作者: 记者 来源: 法制日报

  连日来,“清明节强制加班,员工怒怼领导”一事持续引发网络热议,相关话题多次冲上热搜榜。

  讨论中,很多网友在直言看“怒怼”过程很解气之外,也不免发出各种无奈——“我们企业也一样,天天加班”“强迫加班,不加不行,没法拒绝”“大家都加班,自己很难不加班,按时下班跟做贼一样”“上哪儿去告?没有用的,告赢了工作也没了”,引发共鸣。

《“加班文化”》(漫画:高岳)

  病态的“加班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大家为何对“无效加班”深恶痛绝?劳动者不愿加班又不敢不能拒绝怎么办?如何解决劳动者维权不够积极、维权困难等问题?围绕社会大众关注的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受访专家认为,病态的、畸形的“加班文化”侵害劳动者休息权和健康权,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与企业管理观念、工作流程设置、工作氛围等因素紧密相关。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严格的劳动监察机制,强化执法力度,建立完善投诉举报和举报人保护机制,加大企业工会建设和相关法治教育,合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企业管理不善违法成本低

  隐形加班等加班文化盛行

  “清明节强制加班,员工怒怼领导”一事发生后,有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回应称,如果网络截图所传“早8晚11”工作的情况属实,那么该公司涉嫌违反劳动法。

  网络评论中,很多网友称,此事件中怒怼领导的员工道出了很多打工人的心声。近年来,默认加班、隐形加班、“狼性文化”等“加班文化”层出不穷,有企业甚至明目张胆要求员工周六上班,屡屡触及劳动法律红线,员工怨声载道。

  实际上,现行法律制度对劳动者休假的权利和工作时长予以了明确规定。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律师孙鹏告诉记者,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通过隐蔽的方式迫使劳动者加班,比如领导临时布置一些紧急任务,不明说要求劳动者加班,但会要求劳动者尽快反馈结果,或者要求劳动者以值班的名义在休息日加班,面对强势的用人单位,大多数劳动者敢怒不敢言,只能选择接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说,在一些企业,加班常态化,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企业人员配置不足。严重加班问题的本质是企业“事多人少”,而“事多人少”既可能是企业有意控制人员规模,节约成本也可能是临时性工作导致的短期内劳动力不足。

  二是企业管理不善。一些企业无法实现员工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激励,导致“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的局面,尤其是部分企业领导能力、管理科学性不够,给员工增加了大量无效工作。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