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用油70%被外企控制:有人却呼吁外资进场
1. 一个食品安全事件,舆论媒体故意把焦点,不知道怎么回事,终于演变成:
一部分人只盯着外企,坚定认为国企清白无暇。
一部分人只盯着国企,坚定认为外企清白无暇。
然后这两拨人互相看不上眼,开始互撕。
脑子有坑吧?
都是注册运营在中国的企业,其生产产品最终消费地,是餐桌。这才是重点。
在最终调查结论出来之前,目前这些企业都有用这些罐装车混装的油的嫌疑,所以都别洗地。
事关食品安全,管它国企、私企、外企,都应当一视同仁。
既然新京报发现了矿油车运食用油,其实,它也很容易查到这些矿油车都运食用油去了哪里(网友已经轻松查出来了),
但是他们却引而不发,只把火力对准那个并不是运输车雇主的卖家中储粮(它卖油的)。
这里,确实让大家怀疑其动机与原因。
2.曝光,调查,绝对是好事。
我希望中国的“调查记者”们追踪到底,
别在讲国企中储粮的时候正义凛然,谈到包含外资企业和其他买家的时候,却就遮遮掩掩一字不提。
毕竟,这混拉工业油和食用油的油罐车,是买家负责的。
有人查到了新京报拍到的车牌号冀E5476W的罐车的行车轨迹,5.21运了煤制油,5.24运了食用油,5.27又回去运煤制油,
这辆罐车,半年来运过植物油、煤制油、食用油、饲料、化肥,还到过金龙鱼工厂和武汉益海嘉里(都是金龙鱼)……
金龙鱼的母公司,为华侨郭鹤年和他的侄子郭孔丰共同投资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属于嘉里集团旗下,是地地道道的外资企业。
1987年嘉里集团及下属嘉里粮油为开拓中国内地粮油市场,郭孔丰被派往中国内地和当时的中粮集团合资,在深圳设立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1988年南海油脂开始建设,金龙鱼品牌于1991年诞生。
1991年郭孔丰联合印尼棕榈油大王吴笙福成立丰益国际集团,也就是金龙鱼母公司。郭鹤年将金龙鱼统一纳入郭氏家族产业,成为嘉里集团及下属嘉里粮油的一部分。
2000年在吴笙福支持下,丰益国际集团和世界著名粮油巨头美国ADM集团成立益海集团。2006年丰益国际在新加坡上市。2006年年底,郭孔丰的丰益国际以27亿美元的价格从叔叔郭鹤年的手里买下了嘉里粮油,重新将金龙鱼收入囊中。2007年叔侄二人的嘉里集团和益海集团共同投资整合成为益海嘉里集团。
21世纪初,中国刚刚加入WTO,降低了大豆的进口关税。
以ADM集团(丰益国际合资方,占股24.9%)为首的国际四大粮商借机绞杀中国的大豆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