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A股IPO步入冰冻期,连续两月零受理、零上会
自证监会“3·15”出手连发四文,研究提高上市标准后,市场上就开始流传着一波又一波关于变更后上市门槛具体条款的“小作文”,不过截至目前均未得到证实。
新门槛待定,IPO步入冰冻期。数据显示:年内,沪深交易所一直零受理;近两个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零上会;上市企业数量同比锐减近六成。
与此同时,在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等8项政策措施的“威慑”下,一波“撤单潮”正在形成,年内,已有97家企业主动终止审核,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来,撤单量开始出现集中化趋势。
两个月零上会、沪深年内零受理
自去年下半年IPO持续收紧以来,IPO准入越发严格,尤其是在入口端体现得尤为明显。
截至目前,年内仅北交所新增受理了2家企业,即今大禹、伟邦科技,除此以外,沪深交易所迄今为止依旧处于“零受理”状态。
在上会环节,第一财经统计显示:2024年以来,仅有25家IPO企业公告上会,其中,2家企业在上会之前被取消审核,实际上会企业23家。其中,上交所8家、深交所6家、北交所9家。
23家企业中,1家被否,审核通过率为96%。被否企业为浙江胜华波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该公司未能说明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未能充分说明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发行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不符合主板上市等相关规定。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三大交易所最近的一次上市委会议是在2月6日,截至最新,已经2个月“零上会”。
反观2023年同期,共有104家IPO企业公告上会。通过87家、未通过6家、暂缓表决6家、取消审核5家,2023年同期审核过会率为88%。
在已上市企业方面,年内,A股仅有33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包括上证主板7家、深证主板4家、科创板4家、创业板9家、北交所9家,合计数量同比减少57%,首发募集资金合计253.35亿元,同比锐降66%。
不仅数量减少,平均募资金额也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年内新增上市公司平均募资7.68亿元,而2023年同期为9.91亿元,同比减少了2.23亿元。
终止数量达到同期历史高峰
随着IPO进程变得更加不确定,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撤回IPO申请。
第一财经统计显示:截至最新,年内共有97家企业主动终止审核,其中,深交所41家、上交所32家、北交所24家。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0%,终止数量达到同期历史高峰,一波“撤单潮”正在形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