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驻华使馆悬赏最高3万美元,在中国招募“第五纵队”

2021-05-16 10754 19
作者: 李小飞刀&渣渣刀 来源: 环球时报

  近日,美国驻华大使馆和领事馆,在其官网上推出2021年度的“公共外交小额赠款计划”

  该计划拟资助中国境内的个人、非政府组织、智库、学术机构等,用于举办宣介美国社会、历史、文化艺术及价值观的活动。

  项目计划为每个申请人或组织提供单笔最高3万美元的奖金。

  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项目,这3万美元准备在中国境内物色鼓励培养什么人?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对“补壹刀”直言,这就是一个由美国国务院策动,打着“公共外交”幌子对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中国各地进行宣传渗透,以文化活动行为等掩护,向“特定人士”或“组织”提供资助、输送利益,甚至策动“颜色革命”的计划。

  1

  李海东为“补壹刀”逐条解说了项目书内容背后的含义:

  其中所谓“重点项目”方面的第一条,“为美国企业分享美国价值观提供扩大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框架的项目”。

  即将美国企业当做在华推广美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工具,获得资助的人可以到美国企业体验相关方式。

  第二条,“教育、文化交流、多样性和包容性。包括扩大残疾人、女权、LGBTQI权利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

  纯粹从文字上看,项目关注的是人的价值、利益和权利,问题是,包括环保、女权、少数族裔等话题在美国国内是被高度政治化的,但项目书又标榜不支持与党派政治有关的活动,是欲盖弥彰。

  项目书称不支持“慈善或发展活动”,也就是说,该项目不是不求回报的。

  李海东称,项目书之外值得我们关注的,可供美国人操作的有两点:

  一,项目会通过怎样的程序选择什么人接受资助。

  二,这些人接受资助参与过项目之后的去向如何。

  李海东认为,项目书努力强调去政治化、去宗教化,但项目本身就是由政治机构美国国务院运营的,给人很多联想空间,说白了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我们看到,该项目以“公共外交”为幌子,并强调其资金用于“支持加强美中关系的项目特别是中国人民对美国的了解”。

  问题是,其“公共外交”是一般意义上的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吗,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以促进中美关系吗?

  1987年,美国国务院《国际关系术语词典》收录的“公共外交”词条,将其定义为“由政府发起交流项目,利用电台等信息传播手段,了解、获悉和影响国际舆论,减少其他国家和民众对美国产生错误观念,提高美国在国外公众中的影响力,进而增加美国国家利益的活动”

  而印度学者拉那认为,作为一种外交行为,特别是在外交谈判中,公共外交常常被一个国家用来影响本国和外国的公众,从而达到制造舆论,向对手施压的目的。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