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婷:阿萨德政权垮台,叙利亚为何成为俄罗斯与伊朗的“阿富汗”?
【文/刘燕婷】
经历11天闪电攻势,叙利亚反政府武装于12月8日攻占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权正式垮台。
回顾11月27日开始的一系列发展,这场冲突由沙姆解放组织(Hay'at Tahrir al-Sham,HTS)发起,引发各路武装趁乱出击,包括美国支持的叙利亚民主力量(SDF)与叙利亚自由军(SFA)、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SNA)。这是2020年3月伊德利卜停火以来,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首波大型军事攻势。
没想到2天之后的11月29日,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颇就已沦陷,反政府武装继续朝着哈马推进,并在12月5日迅速攻占该地;接着是6日的代尔祖尔、巴尔米拉接连失守,7日反政府武装已经推进到距首都大马士革10公里的范围内。
12月8日,连通叙利亚西岸俄军基地与政府军的重镇霍姆斯沦陷,叛军也于同日攻占大马士革。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分子11月30日在阿勒颇巡逻。法新社
之后的发展就是各种墙倒众人推:阿萨德搭机逃往莫斯科、由俄罗斯提供政治庇护,叙利亚陆军司令部直接公告“阿萨德政府已经结束”,总理穆罕默德·加齐·贾拉利(Mohammad Ghazi al-Jalali)则宣布自己准备“与人民选出的任何领导人合作”。
这场变天意味着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阿萨德政权13年飘摇的终结,也是巴沙尔·阿萨德本人24年统治的终点、阿萨德家族54年掌权(从1970年纠正运动起算)的落幕,以及叙利亚复兴党政权61年历史(1963年起算)的句点。
只是从眼下叙利亚内部军阀林立、且背后各有外国势力的局面来看,叙利亚的一统恐怕暂难实现,基本上这也是“阿拉伯之春”后出现政权垮台国家的多数结局:除了埃及仍由军政府“回锅”统治外,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几乎都沦为大国竞技场,国家整体惨遭内战撕碎,所谓停火与复燃也往往要受大国博弈驱动,例如2023年的也门停火,就是沙特与伊朗关系缓和的直接结果。
叙利亚内战也是同样道理。现在的一夕变天,虽有各路叛军“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氛围,但关键还是两个国家的分身乏术:2013年后加入叙利亚内战的伊朗,以及2015年后一路扶持阿萨德的俄罗斯。
而导致这种“分身乏术”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2022年与2023年先后爆发的两场战争:俄乌战争,以及新一轮巴以冲突所催生的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再加上叙利亚政府军几近投降的迅速溃败,俄罗斯与伊朗因此见证2021年“阿富汗变天”的叙利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