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大学”背后真正难以逾越的一道巨大鸿沟

2023-07-08 2959 0
作者: 张东海 李莉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导读】近日,一则“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交界众筹成立'山河大学'”的网络梗,引发广泛关注,教育部更是对此给予回应。“山河大学”引发的热议,体现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切与设想,更表达了对当前高等教育资源再分配的热望。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发布以来,大学扩招已持续多年,然而,扩招为何仍然无法缓解高等教育的资源与机会的差异?

  本文指出,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总体上有所扩大,但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省际差异、阶层差异仍然客观存在。通过对各地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入学率和优质高校适龄人口入学率的分析,作者将全国分为入学机会的绝对优势区、相对优势区和相对劣势区,并通过相关指数测算了地区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变化。

  作者分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扩招对总体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缩小影响显著,且主要发生在扩招后期;扩招在总体上提高了优质入学机会,但地区差异相对固化,扩招在改善优质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效果有限。尽管政府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干预来改善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明显。这一现象的根本性解决办法仍要诉诸于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同时还要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本文节选自《扩招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再分析》,原载《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9年第1期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供诸君参考。

  扩招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地区差异的再分析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评述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地区差异一直是有关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高,从总体上扩大了各地区各阶层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省际差异、阶层差异仍然客观存在

  在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有关各阶段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涌现了诸多理论和经验研究,并形成了各种理论假说。近二十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政策背景下,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地区、阶层、性别等)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影响作用成为研究重点,许多研究集中在扩招以来社会阶层、城乡与性别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影响的演变趋势。如刘精明、丁小浩的研究发现,高校扩招尽管在总体上缩小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但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上差距并没有缩小,甚至有扩大的趋势。王伟宜则发现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总体在缩小,但重点高校入学机会的社会阶层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差异。李春玲、孟凡强研究了扩招对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他们的共同结论是扩招之后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反而有所上升。王伟宜等人的研究则得出了相反的结果,他们发现扩招后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城乡之间基本实现了均等化,重点高校入学机会差异有所缩小。此外,王伟宜和段欢欢、张兆曙和陈奇对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扩招之后高等教育机会在性别间的分配逐渐走向平等化。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