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盛唐之梦的破灭

2023-07-20 1321 0
作者: 刘梦龙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盛唐又被推到了我们眼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盛唐堪称是中国人历史记忆里最美好繁华的一部分。

  唐以疆域称为巨,以治理称为盛。开元之治作为盛世之巅,以一种最猝然,惨烈的方式收尾。“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幻梦般盛世的转瞬毁灭和美梦破灭后的无尽苦难,强烈的前后对比,以极度的沉痛,荒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人们所铭记,难忘的历史经验之一。

  祇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沙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骄奢荣盛不长久,好似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殄灭,恰如风前尘土扬。《平家物语》的开篇如黄昏古寺的沉郁晚钟,历史长河里的一声悠久叹息,道尽无限沧桑。

  当然,日本人也就能达到这种宿命论的水平,而中国人在对历史兴衰成败的体悟总是要更高一些。盛唐的毁灭并不是独一,李隆基父子、李林甫和杨国忠,甚至颜氏兄弟,张巡许远,这些悠久的灵魂总是在历史中徘徊不去,重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邺城反覆不足怪,关中小儿坏纪纲

  唐玄宗并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晚年放弃了自己统治责任,却妄想逃脱历史责任的皇帝。从中国历史的第一位亡国之君,自比太阳的夏桀开始,帝国统治者长期操弄政治之后,不免产生自己地位超然,足以放弃了沉重的治理责任,而无需为自己的错误与荒唐负责的想法。而也是从夏桀开始,社稷丘墟,王孙末路,金人垂泪,铜驼荆棘,对于那些指望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的聪明人,历史的报应来的总是格外无情而迅猛。

  庞大的中央帝国就像巨大的核反应,统御得当自有移山填海的伟力,一旦失于管控,造成的破坏也必然毁天灭地。魏征给唐太宗的十思疏说,“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结果作为体制的建立者,唐太宗晚年也不免要推倒魏征墓碑。

  唐玄宗要比太宗活得久的多,一度把旧体制发挥到极限,实际上也压榨到了极限,越过了顶峰,便不得不直面帝国的转折点。安史之乱更多是一种矛盾久违的爆发,但早在这之前,长安朝庭已经面临相当严重的局面。一方面唐玄宗时期是租庸调这种旧财政制度的巅峰,社会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作为其社会基础,唐初的均田制已经无法维持,土地兼并越发激烈,府兵制自然也被募兵制取代。由此,无论军事还是经济,唐初那种以关中压制天下的局面早就已经不存在了。

  盛极而衰当然不是宿命,所谓天命,无非人事。成功的旧体制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这种变化带动整个社会的改变,而整个环境发生了变化,用来解决旧矛盾的旧生产制度自然不能再维持下去。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