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在失去自由之前
没有什么是恒久远大的
文/杨羽
许家印应该也没有想到,他留给这个时代的背影是桃色的。
9月末开始,伴随着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公布,有关恒大歌舞团的八卦和段子逐渐充斥互联网,美色、金钱以及神秘的恒大总部42楼,这些信息指向的形象,几乎一夜之间走进了大众的心理,而在此之前的很多年里,许氏精心塑造的博士、教授、企业家、慈善家外壳,统统瓦解了,也许它们从来没有真正成立过,因为相比起来,前者更符合大家对这位前首富的想象。
而那些不需要想象的人,我指的是能够和许氏近距离接触的人,又能和真实有多近呢?
比方说,许家印留给一位恒大集团员工的最后形象,竟然是放松。言谈间,那些上万亿的负债也都不是事儿,“(负债)有一些可以这么谈,有一些可以那么解决”,据说许家印认为,其实恒大只需要几百亿的流动资金,就可以重新转动起来,在他看来,“全都是办法,都可以解决的。”
这种与现实产生巨大反差的乐观,给这位恒大员工造成了困惑,他不知道究竟是许家印的心理素质特别好,还是周围的人给他塑造了这种幻觉。
说起来,这种幻觉更多来自时间的魔法。1996年创立恒大以来,许家印数次穿越生死线,和多家地产商一样,他们都集体陷入到一种幸存者偏差当中,以为“大而不能倒”。如果要倒,那只能因为还不够大,于是他们拼命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负债、最复杂的腾挪来撬动最大的规模。
这就是著名的“三高一低”,直至暴雷前,不止恒大,绝大部分同行一直信奉都这“地产哲学”。
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像创始人这么“乐观”,早有恒大高层私下表示,“这一程的终点站,就是许家印的最后时刻。”
“银手镯”是慢慢箍紧的。
9月初,恒大财富多名管理层被带走,据了解,因为深度参与了恒大财富,许家印的二儿子许滕鹤(Peter Xu)就是在那次被抓。儿子失去自由没多久,9月27日,媒体报道“许家印于近日被监视居住”。吊诡的是,次日,中国恒大公告称,公司接到有关部门通知,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这显然是更严厉的措辞,在所有的强制措施当中,监视居住属于比较轻的一种,而公告中的“强制措施”,显得比较重。
01
复制姚振华,超越姚振华
自从2008年穿越生死线后,恒大就在“做大”的路上一路狂飙。一个大集团当然是结构性的,所以恒大的“大”,属于结构性的大,包括业务结构、资金结构以及股东结构等。一度,许家印用几个叠字来描述恒大的战略——“大大大、合合合、买买买、圈圈圈、好好好”。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