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后,美国“卡脖子”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2023-12-05 3599 5
作者: 潮思 来源: 新潮沉思录公众号

  最近一个月来,互联网行业频频飞出“黑天鹅”,从阿里系产品连续出现问题,到滴滴因“底层软件故障”长时间崩溃。除了相关的技术漏洞,这些事故也折射出信息与数字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实体企业的数据安全到交易利益,从司机的收入到打工人的全勤奖,成为了“失去了才知道可贵”的基础设施、基础技术。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信息与数字技术对于现代经济的基础意义。

  对西方经济学属于“庸俗经济学”的批判,其中一点就是粗暴地将所有经济活动用单一的货币量纲衡量,导致货币表象和实物工作量的差距。讨论数字技术是不是“硬技术”,也要从经济活动的本质出发:

  人类的经济活动本质上利用能源进行物质改造从而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生产力就是判断这一过程能力与效率的指标。新石器时代革命是主动利用太阳能进行生化合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标志着首次摆脱人、畜或植物“现合成现应用”的能源利用模式限制,第二次工业革命则解决了高密度燃料和能源大规模传输问题——一句话,能够实实在在提高人类利用能源或改造物质能力的技术,就是基础技术、“硬技术”。

  随着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增加生产过程本身以及整个社会治理的复杂度,信息作为第三大生产力因素的关键性作用开始逐步凸显。信息减少了决策者面临的不确定性,让资源的投入更加精准高效,如果生产或社会治理系统超出了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不能对复杂系统进行有效控制,就一定会步入僵化或混乱的结局。

  信息的收集、传递、计算处理和运用贯穿了人类的生产活动,绳结、竹简、纸张,算筹、算盘、机械计算器,这些都可以算作早期存储和计算处理信息的广义“信息技术”,跟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处理量的膨胀而不断进步升级。电子科技让计算本身也拥有了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数字化的信息存储运算成为了信息技术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虽然没有在能源或物质领域做出突破,但极大外推了这两大过程面临的算力约束,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实在进步,无愧于一次工业革命之名。

  两弹一星前辈用简陋的计算工具完成了巨量的科学计算,数字信息技术的进步让这些辛酸的场景不必重现

  苏联的兴衰就是信息技术“硬度”的试金石。苏俄的数学超人们开发了一套经济控制论体系,用写满上下游产品关系的巨大表格网住所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和调配,试图真真正正地把经济作为一项社会工程,用数学工具进行建设和维护。

  当苏联还是一个手扶木犁的农业国的时候,这张大表还能比较充分地代表相对简单的产业链和社会产品需求,搜集各级数据、解线性规划的时间成本还在良性范围内,实现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创造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