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收获了过多的「这都敢拍」

2024-03-11 3278 0
作者: 人物作者 来源: 人物

  3月1日,电影《周处除三害》在中国大陆公映。令人意外的是,在春节档余温尚存之时,这部事先并未做太多营销推广的电影却掀起了观影热潮,而在所有关于影片的讨论中,「这都敢拍」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评语,这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电影本身的瑕疵与亮点。

  《周处除三害》究竟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它不足与优秀之处分别是什么,以下是专业影评人梅雪风的点评——

  文|梅雪风

  1

  《周处除三害》是一部一俊遮百丑的电影。

  它的瑕疵显而易见。在人物设置方面,李李仁所饰演的警探就相当功能化,他在前面死死咬着陈桂林这个嫌犯不放,但在后面一个多小时的剧情里,又无故失踪。前面的警匪追与逃的基本戏剧结构,在灵修中心这个超长的戏份中被完全放弃,这显然不是追求严密戏剧逻辑的电影所能接受的。

  在基本合理性方面,有些地方也严重经不起推敲。陈桂林的两次受伤,都迅速地像没事人一样痊愈,特别是第二次,他腹部中刀,又被钉在棺材之中,还能全身逃脱,同时无需养伤直接回到灵修中心大开杀戒,显然也有违人体的基本生理现实。

  在人物的基本情感方面,无论是陈桂林对于名声的热爱,还是他对于自己奶奶的情感,其实都没有真正扎实的描述。也因为没有打好这个底子,当陈桂林去警察局自首发现没人认识自己,于是他决定除掉通缉排行榜的前两位来让大家记住他的行为,也就没有什么真正的说服力。

  整部电影的风格似乎也飘忽不定。影片本质上其实相当荒诞,陈桂林最重要的决定,其实都来自于命运的捉弄,他的癌症其实是医生的误诊,而他到警局被忽视,则很大原因来自当时运钞车翻覆,哄抢钞票的民众纷纷前来自首导致警局混乱不堪变成菜市场。但影片在这种荒诞性上也并不着力,而是轻轻带过,以至于浪费了这两个设定。

  它看起来像是台湾小清新和邪典电影的生硬结合体。说这种结合生硬,是因为它似乎从不想将这两种风格进行融合,在奶奶死去时,电影有多么纯情和正常,在香港仔那段的搏杀和灵修中心大屠杀时,它就有多愤世嫉俗和暴虐。它在进行这种风格转换时,并没有什么循序渐进的铺垫,而是完全俯冲似地硬着陆。

  影片看起来像是一袋散装糖果,各种口味风味随机分布,没有严密的布局,没有严格的风格控制,在一个粗壮的故事架构下松散地统合在一起。

  《周处除三害》

  2

  如果说这部电影拍得好的地方,在于它拍出了佛家所谓的「我执」,这部电影中屡次强调的「贪嗔痴」其实也是我执的一个变种。

  它拍出了我执的一种内在的疯狂,它如同漩涡一样让人身陷其中,如同贪吃蛇一样无法自控,如同莫比乌斯环一样首尾相接,有着自循环的自足和无休无止。也正是影片看透了这一点,片中人物的行为既是人物的自主行为,但又有着一种不自知和即使自知也无法自控的悲剧感。

查看余下7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