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荻 : “中等收入陷阱”,谁布下的?

2024-08-20 3550 1
作者: 卢荻 来源: 保马

  编者按:今日保马推送卢荻老师的文章《“中等收入陷阱”,谁布下的?》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卢荻老师解读了世界银行发布的《2024世界发展报告》,指出普遍化的“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范围的生产性投资停滞、生产性活动萎缩的产物,归根究底是新自由主义形态的资本主义的特性。世界银行提出的投资、引进、创新这三个“药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原载《明报》2024年8月9日,之后略有修改。保马得到作者授权发布,感谢卢荻老师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中等收入陷阱”,谁布下的?

  文 | 卢荻

  《2024年世界发展报告》以“中等收入陷阱”为标题在8月6日面世,此前,世界银行先行公布其主题和核心信息,并作出重点介绍和引申阐释。这份报告对处于经济发展转折阶段的今日中国颇有意义,事实上,报告中列出的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艰巨挑战的一大群国家,中国正是位居名单的首位。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的提法,一方面在认知上指向定义问题和相应的统计现象,另一方面在现实关怀上又蕴含着特定的判断和行动倡议,而世界银行的报告正是就此提出一系列政策要求,作为应对挑战的指引和承诺。那么,这些判断、倡议、要求、指引、承诺,如何构成对世界发展的实际历史经验的解释,是否可信?

  以收入划分群体的世界

  世界银行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将世界各国划分为四个群体,即,低收入经济体,中等收入经济体(内里再划分出下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两个群体)、高收入经济体。其中,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收入水平,在2023年是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在当年价格1136美元至13845美元之间。同年,全球共有108个国家位居中等收入群体,近60亿的人口占全球的75%;从而,中等收入经济体能否成功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实际上就是代表了世界发展的主导表现。

图片

  《2024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是“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其实就是指跨越高收入门槛的世界范围的普遍失败经验:自1990年以来,全球共有34个国家跨过这个门槛,然而它们都是人口小国,所代表的也只是特例,其中超过三分之一要么得益于加入欧盟,要么得益于新发现的石油资源。世界范围的常态是,高收入经济体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自1960年的30%下降至1980年的25%,随后在整个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年代仍是持续节节下降,至2000年降至20%,至2023年再降至17%。

  同样的趋势也见之于收入水平的差距。全部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与高收入经济体的比率,在1960年是9%,至1980年降至8%,至2000年再降至5%,惟有至2023年回升到13%的水平。而新世纪以来的回升其实是有赖于中国特例:中国之外的全部中等收入经济体,其人均国民总收入与高收入经济体的比率在1960年是11%,至1980年降至10%,至2000年降至6%,至2023年回升到9%,却也还是达不到60多年前或全球化年代开始時的水平。

查看余下6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