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这项检查为何被临床滥用?
入院常规检查HbA1c、短期内反复检查,可能违规。
撰文 |燕小六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但最近它被各级医保部门“盯”上了。
国家医保局8月24日发文,通报了2023年以来部分定点医疗机构过度实施HbA1c检验的核查结果。文章称,已追回医保基金近6000万元,约谈定点医疗机构5183家次,协议处理3695家次,行政处罚240家次。
“医学界”检索公开信息发现,5月至今,全国多地开始严查HbA1c过度检查,要求各医疗机构推进HbA1c核查工作,已陆续通报一批核查、处罚结果。涉事机构包括省会城市的三甲大医院,基层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类型覆盖西医、中医、妇幼、老年和康复专科等。
针对此次医保局的通报,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原副研究员仲崇明告诉“医学界”,这是医保部门面向社会、参保者的一次宣教,也是和医疗行业非合理检查行为的对质,主要起威慑、引导作用。未来HbA1c检查频次或成为一个常态化的医保监测指标。
图源/锐景
多地追究HbA1c过度检查
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其科学合理性、可用性和可行性经过长时间验证,已成为临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近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2024年度CSE)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表示。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在具备条件的国家和地区,采用HbA1c≥6.5%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目前,我国、美国、欧洲等都已把这一条写进权威指南。
一名肾内科医生告诉“医学界”,临床中多个科室都会给患者做这一检测。高血压、肾病、糖尿病常会合并发生,相关科室患者也会定期查多方面指标,其中之一就是HbA1c。
孕妇也是HbA1c检测的适用人群。“针对怀孕3-4个月的女性,如果HbA1c超标,就说明孕妇血糖升高有一阵子,胎儿的畸形风险较大。但产科基本就做1次HbA1c,后期监测主要采用毛细血管血糖、持续动态血糖等。”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徐先明告诉“医学界”。
徐先明形容HbA1c是一个“回顾性指标”,能反映过去2-3个月血糖控制、变化情况。因为HbA1c是血液中一种特殊且长寿的血红蛋白,生存周期约达120天。它不会因为用药等出现即时性变化。
但问题在于,有些医疗机构会对同一病人在短期内多次收费检查HbA1c。国家医保局文章形容,这“就如同在一天内多次收费测量同一患者的身高一样,临床意义不大,套取医保基金的嫌疑很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