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还光荣吗丨劳动者的地位变迁
导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没有了,组织能力也就失去了,政治权利也必然随之消失。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数量最多,却地位一直在变迁。劳动光荣的前提是公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就是劳动者的经济基础,一旦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组织能力,一盘散沙,原子化、碎片化的劳动者不过是有组织资本的廉价消耗品!
我们总说劳动光荣,劳动者最美丽 !为什么劳动者的地位却在下滑?为什么劳动者的声音总是被忽视?为什么劳动者的权益总是被侵犯?一边是资本家在抱怨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进工厂,一边是大量年轻人提桶跑路,宁可躺平也不进工厂;一边是资本家的骄奢淫逸,一边是打工人的加班猝死,大量年轻人在“996 的福报”中像被嚼过的甘蔗一样过了 35 岁就被吐掉。一边是劳动者被各种侵权、压榨、不足额缴纳社保、拖欠克扣工资、超时工作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有些资本家却公然要求将所谓“恶意讨薪”入罪。我们一边喊着劳动光荣,一边资本家取代基层劳动者成为劳模,打工人从原来的工人老大哥沦落到打工仔、打工狗。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没有了,组织能力也就失去了,政治权利也必然随之消失。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数量最多,却地位一直在变迁。劳动光荣的前提是公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就是劳动者的经济基础,一旦没有经济基础、没有组织能力,一盘散沙,原子化、碎片化的劳动者不过是有组织资本的廉价消耗品!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资本主导的社会,我们的社会对立简单化了,从生产资料占有的角度看,只有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垄断,通过雇佣大量劳动者进行资本增值。在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占人口绝大多数人已不再占有生产资料,成为靠出卖劳动为生的雇佣劳动者。雇佣劳动者是伴随着工业化大生产产生的,大量的雇佣劳动者看似数量庞大却也因为缺乏组织能力,又不占有生产资料,反而呈现一种散沙状态,大量原子化的雇佣劳动者作为个体在资本面前没有一点的议价能力,只能在资本的控制下相互内卷、相互竞争,最终将自己困死在生存线上,这就是为什么劳动者一边反对、抗争各种“内卷式”压榨,一边却不得不在“内卷式”工作中苦苦挣扎,其实质是因为失去了组织能力,没有组织依靠,劳动者呈碎片化、原子化状态,个体的力量在有组织的资本面前不堪一击。
科技的进步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下,传统的手工艺人或被动或主动沦为产业工人,大量的失地农民、被大工业生产冲击垮台的手工艺人、小商贩都或被动、或主动沦为雇佣劳动者。科技越发达,对人的依赖越低,机器对人的替代率越高,这就进一步加大了作为雇佣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大量失去技能的产业工人在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相互竞争、相互压价,将雇佣劳动的工资维持在一个仅能勉强维持温饱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家经常会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原因就在于机器化大生产需要的大量廉价劳动力,而在机器化大生产冲击下,大量廉价、同质的劳动者被机器取代,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的饱和,需求有限、供给无限的情况下,劳动者必然在相互竞争的内卷下,地位越来越低。